1. 首页 > 生活

鲈鱼成鱼饲养技术,关注鲈鱼养殖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定义

鲈鱼,作为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淡水鱼类,其养殖技术一直是水产养殖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将深入探讨鲈鱼成鱼饲养技术,帮助养殖户掌握养殖过程中的基础知识与定义,提高养殖成功率。

鲈鱼成鱼饲养技术,关注鲈鱼养殖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定义

一、鲈鱼养殖基础知识

1. 鲈鱼的适应性

鲈鱼适合在淡水或半咸水环境中养殖,具有较广的适应性,可以在多种水体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鲈鱼宜在水温15-25℃的水体中养殖。作为温度敏感性动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25℃。

鲈鱼属于食性肉食鱼类,需要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饲料。

选择面积适宜的鱼池,池塘面积1-2亩,水深1.5米以上,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通风透光,底质为土壤。最好能配备增氧机。

鲈鱼的养殖历史较短,养殖技术还未完全成熟,鱼苗的主要来源于海捕,在春季时进行捕苗。一般鱼苗达到十一二朝时分塘,过筛要求手要轻,全程操作鱼苗都不要离水操作,避免过度伤鱼。

3. 饲料投喂

配合饲料要求含粗蛋白45%-50%,可使用鳗鱼饲料,或用低质鱼肉浆混入适量豆饼、玉米粉等作饲料。每天于上午、下午各投饲1次,当水温在20-25℃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0%-15%。

4. 水质管理

鲈鱼养殖是高密度的高产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是十分重要。所以,养殖期间必须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周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另外,要勤开增氧机,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要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6毫克/升。

5. 病害防治

鲈鱼养殖过程中最易发的鱼病包括寄生虫中的三袋虫、指环虫、车轮虫等,另一危害最大的就是肝胆综合症。重在预防,可采取如下方案:肝胆保健康+芪参免疫散+多维,用药时间根据病情调整。

三、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在2019年春季开始养殖鲈鱼,采用本文介绍的技术要点进行饲养。经过半年的养殖,成鱼产量达到每亩2000斤,养殖成功率较高。具体案例时间节点为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

掌握鲈鱼成鱼饲养技术,对于提高养殖成功率至关重要。本文从基础知识、饲养技术要点、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析,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养殖阶段 技术要点 注意事项
池塘建造 选择适宜面积、深度的鱼池 确保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鱼苗暂养和放养 轻柔操作,避免伤鱼 选择健康、适应力强的鱼苗
饲料投喂 合理搭配饲料,控制投喂量 定期检查鱼群摄食情况
水质管理 勤换水、开增氧机 保持溶氧充足,避免水质恶化
病害防治 预防为主,及时治疗 选择合适药物,避免滥用
鲈鱼成鱼饲养技术,关注鲈鱼养殖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定义

鲈鱼苗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在放养前,应对鱼苗进行仔细挑选,确保其健康无病。在松江地区,一般选择春季进行捕苗,此时鱼苗较为活跃,易于适应新环境。放养时,注意按照合理的密度进行,每亩水面放养2000尾左右,并适当混养鲢、鳙、鳊、草鱼等,以保持水质平衡。

以松江地区为例,鲈鱼养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近年来的数据,鲈鱼养殖的亩产可达3万斤,市场售价较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益。

六、未来展望

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鲈鱼养殖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应加强鲈鱼良种选育,推广高效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