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海参烂边病是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海参,作为我国重要的海产品之一,其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只是,海参烂边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海参的生长和品质,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海参烂边病是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一、海参烂边病的发病症状

海参烂边病主要发生在海参的耳状幼体阶段。发病初期,海参的边缘处会出现突起,组织增生,颜色逐渐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因为病情的发展,海参的边缘会逐步溃烂,最终导致整个幼体解体消失。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此外,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也大多会“化板”消失。

  • 饵料品质不佳:如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或饵料营养单一。
  • 细菌感染:弧菌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水质问题:水质恶化、底质处理不当等都会导致海参烂边病的发生。
  1. 加强饵料管理:选择优质的饵料,保证饵料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2. 控制水质: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质恶化。
  3. 使用药物防治: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
  4. 加强养殖管理: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捕捞。

面对海参烂边病,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策略 具体措施
加强监测 定期对海参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情。
科学用药 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
改善养殖环境 优化养殖水质,保持底质清洁。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降低病害发生率。

五、案例分享

案例来源: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

时间节点:2003~2004年度

海参烂边病是海参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二、病害的传播与流行

烂边病主要在每年的6至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较高。2003至2004年度,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高达90%。值得注意的是,当海参苗体长处于5mm以下时,受到的危害最为严重。

针对海参烂边病的防治,北方沿海地区开辟了围堰,开展了池塘筑礁养殖海参的新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发现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天停药3天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药剂量为3×10^-6。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预防海参烂边病, 应保证饲料的品质,避免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或营养单一的金藻类、扁藻等饵料。适当加大换水量,减少水体中细菌数量,配合使用呋喃类抗菌素3×10^-6~5×10^-6药浴,具有良好的疗效。

以辽宁刺参的养殖为例,目前养殖方式主要有室内工厂化养殖、潮上带筑堤提水养殖、潮间带沉箱养殖、围网养殖、池塘养殖、筏式笼养、多品种混养等。其中,池塘养殖和箱式养殖为主。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3、4、5、6、7、10月,主要病害为弧菌。

针对海参养殖过程中的病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养殖模式,如北方沿海地区的围堰养殖;二是加强饲料管理,保证饲料品质;三是定期检测水体质量,及时处理问题;四是科学用药,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