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小娃娃鱼,学名大鲵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珍贵的两栖动物,享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荣誉。它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需要在恒温、湿润、安静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小娃娃鱼,学名大鲵

水质条件:清澈无污染的生存之本

水质是大鲵饲养的关键因素。大鲵喜欢生活在清澈、无污染的水域中,水质需保持一定的溶解氧含量,pH值宜在6.5-8.0之间。水温应控制在16-22℃之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水温对大鲵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养殖环境:模拟自然,打造舒适栖息地

大鲵的养殖环境需要模拟其自然栖息地。可以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氧气含量。

温度与光照:确保适宜的生长条件

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日常管理:细致入微,呵护成长

大鲵的日常管理简单,但很重要。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饵料管理:合理搭配,满足营养需求

娃娃鱼为肉食性动物,在野外主要捕食螃蟹、蛙类、小鱼虾等。人工驯养娃娃鱼的饵料以娜鱼、鲤鱼等鱼类做成鱼块为主。目前比较经济的饵料是白鳞,适当搭配投喂一些龙虾或青蛙等。在保证正常投喂的同时,每月要在饵料中加人适量的维生素,每次一片,每月2-3次。尽量做到饵料多样化,以保证供应各种营养物质,促进娃娃鱼正常生长发育,也降低了饵料系数。

放养密度:合理规划,避免拥挤

大鲵的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

打造生态摇篮:大鲵养殖新篇章

小娃娃鱼,学名大鲵

大鲵,别名娃娃鱼,对生存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水质、温度、光照等因素都对其生长至关重要。因此,在养殖过程中, 要打造一个符合其生存习性的生态环境。

以某地养殖场为例,养殖池采用砖混结构,底部铺设沙石,模拟自然溪流环境。池水清澈,溶氧量充足,确保了大鲵的健康成长。同时,养殖场还注重水质调节,定期更换水源,确保水质达标。

大鲵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但为了更好地促进其生长,养殖场采用了恒温技术。通过安装加热设备和冷却系统,确保水温始终保持在16-22℃之间,为大鲵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某养殖场负责人表示:“恒温养殖不仅提高了大鲵的生长速度,还降低了发病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鲵喜欢湿润的环境,养殖场通过喷淋系统,模拟雨季气候,保持养殖池周围环境的湿润。同时,养殖场还注重植被覆盖,种植水生植物,为大鲵提供遮阴、避光的空间。

因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大鲵养殖市场前景广阔。恒温、湿润、安静的大鲵养殖模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还为生态养殖提供了新的思路。

专家表示:“大鲵养殖产业有望成为我国生态农业的一张新名片,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