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养殖技术:基础养殖必备
娃娃鱼养殖池的设计与建造
娃娃鱼于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但人工养殖的子代大鲵,经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允许开发利用。在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娃娃鱼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阶段 | 养殖池面积 | 外形 | 长宽比 | 高度 | 注意事项 |
---|---|---|---|---|---|
稚鲵池 | 0.5~1平方米 | 长方形或椭圆形 | 3:2 | 大鲵全长的二至三倍 | 池周围及底部应润滑,顶部建防逃设备或加盖防逃网 |
幼鲵池 | 1~2平方米 | 长方形或椭圆形 | 3:2 | 大鲵全长的二至三倍 | 池周围及底部应润滑,顶部建防逃设备或加盖防逃网 |
成鲵池 | 2~4平方米 | 长方形或椭圆形 | 3:2 | 大鲵全长的二至三倍 | 池周围及底部应润滑,顶部建防逃设备或加盖防逃网 |
亲鲵池 | 5平方米左右 | 长方形或椭圆形 | 3:2 | 大鲵全长的二至三倍 | 池周围及底部应润滑,顶部建防逃设备或加盖防逃网 |
娃娃鱼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因此,人工养殖娃娃鱼的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
- 环境恬静、阴凉、空气清爽
- 周围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绝对独立
- 交通方便,外地鱼虾蟹或植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娃娃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必须生活在清澈见底的水中。
- 水源充足,无毒有害,符合渔业用水规范
- 水温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佳
- 水质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
- 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不能超过渔业用水规范
- 饲养管理要注重水质调控、饵料投放、疾病防治等环节
案例分析
近年来,因为娃娃鱼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某养殖户在2018年开始进行娃娃鱼养殖,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实现了娃娃鱼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过三年时间,该养殖户的娃娃鱼养殖规模达到5000平方米,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在养殖过程中,该养殖户注重水质管理、饵料投放和疾病防治,保证了娃娃鱼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
对娃娃鱼养殖技术:基础养殖必备,关注娃娃鱼生存环境与饲养管理。有了认识后,再研究娃娃鱼养殖:环境优化与科学管理。
娃娃鱼,亦称大鲵,其养殖池的设计建造至关重要。池子需分阶段设计,以适应大鲵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数据。稚鲵池需0.5~1平方米,幼鲵池需1~2平方米,成鲵池需2~4平方米,而亲鲵池则需5平方米左右。池子的外形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3:2,高度应为所养大鲵全长的二至三倍。池周围及底部应光滑,顶部需安装防逃设备或加盖防逃网,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躲藏。各养殖池应配备独立的排灌设备,确保水位调节自如,排污方便。
将娃娃鱼从山沟引入城市养殖,虽然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但养殖效益也随之提升。技术员马朋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观察:公娃娃鱼会追逐母娃娃鱼,而母娃娃鱼则可能反击。娃娃鱼对水质要求极高,必须生活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安徽省林业局副局长张令峰表示,为改善野外扬子鳄生存环境,安徽省已修复生态核心栖息地263公顷,扩大了扬子鳄的适栖范围。
大鲵养殖对水资源的要求极高,需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源以山区溪流、水库、地下水等清澈、凉爽的死水为宜,且需排灌自如。水温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佳。水质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总硬度、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均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娃娃鱼增养殖技术将成为我国水产行业重点竞争焦点,娃娃鱼也将是未来重点开发品种。天然娃娃鱼以自然环境中的饵料作为食物来源,人工养殖则需模拟其自然生活习性。近年来,因为我国人工繁殖技术的成熟,人工养殖娃娃鱼开始进入市场,带动了当地娃娃鱼养殖合作社的成立,带动了100多家农户饲养娃娃鱼增收致富。
娃娃鱼养殖场需位于环境恬静、阴凉、空气清爽的地方,周围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独立为佳。此外,还需交通便利,便于获取外地鱼虾蟹或植物内脏等饵料资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