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生长关键期遭遇梅雨天,影响其生长和成活率
作者:田园茶歌•更新时间:6小时前•阅读2
梅雨季节河蟹养殖管理全攻略
1. 调水策略
管理要点 | 具体操作 |
---|---|
影响 | 阴天、雨水多影响水温、光照,藻类生存环境改变,生长繁殖受抑制。 |
池塘管理 | 拉草、疏行距、株距,使用高铁酸盐类强氧化改底产品。 |
投喂策略 | 饵料新鲜适口,均匀投喂,多设几个投喂点。 |
2. 饵料搭配与投喂
河蟹是杂食动物,饵料搭配要科学,根据生长季节调整,坚持两头精、中间粗、荤素搭配原则。
- 注重碳肥、硫肥补充,提升水体总碱度,增加稳定性。
- 定向培藻,底栖硅藻定向补充,提升水体矿化度。
- 定期使用菌制剂,净化水质,抑制害藻。
控制伊乐藻高度在30-40公分,过高或出水面的及时打头或者控草。
- 预防虫害,叶片有啃咬迹象,及时处理吃草虫。
- 使用杀虫药、杀苔药、杀藻药后,及时护草。
伊乐藻的维护:定期使用颗粒肥,促进扎根、分蘖,保持活力。
- 防缺氧:参照确保溶氧充足的五大管理方案。
- 防夹草:缺氧、缺料或缺乏营养是常见原因。
5. 预防疾病
内服保健是预防病害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式,梅雨季节内服疗程一般不低于7-10天。
- 消毒杀菌:入梅前、出梅后两个关键节点要做好消毒、杀菌工作。
- 抗菌肽类产品:防控有害菌。
6. 天气变化应对
雨前、雨后要注意抗应激,以免养殖动物应激反应过大,加剧对溶氧的消耗。
梅雨季节对河蟹养殖来说是一次挑战,但也是一次机遇。通过合理的池塘管理、科学的饵料搭配、有效的疾病预防和应对天气变化的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河蟹的生长成活率。
河蟹生长关键期遭遇梅雨天,影响其生长和成活率。带来的启发,直接引导我们转向另一个关键议题:梅雨天河蟹生长挑战,需创新应对策略。
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水温偏低,光照不足,藻类生长环境变化,导致河蟹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池塘管理直接关系到河蟹的成活率和产量。
水草过密时,应及时进行拉草、疏行距、株距,以保持水草健康生长。
1.2、底质改良
多使用高铁酸盐类强氧化改底产品,降解底部有机质,降低水体磷含量,切断蓝藻的营养来源,抑制蓝藻暴发。
饵料要新鲜适口,投喂均匀,使河蟹吃饱吃好,消化吸收快,提高饵料利用率。
因河蟹生长个体大小差异,争食互相格斗伤亡,影响成活率,可在投喂时多设几个点。
3、稳水
3.2、定期补充碳肥及地衣芽孢杆菌
净化水质,预防水体富营养化、水浓等现象。
4、防蓝藻
梅雨季节,蓝藻暴发风险较高。
提升水体矿化度,稳水、靓草,同时对蓝藻也有极佳的预防效果。
如叶片有被啃咬的迹象,要及时处理吃草虫。
6、加强螃蟹管理
必要时可配合粒粒氧同时使用。
6.2、梅雨季节改底频率一般5-7天一次
确保水体溶氧充足。
7、内服保健
根据池塘河蟹密度、个体大小、蜕壳进程等适时增加投喂量;坂田放网、上大水前,可适当投放仔螺蛳或者通过定向培养底栖硅藻,提高水体浮螺数量,保证生物饵料充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