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穿山甲养殖新技术,旨在解决传统养殖方法中生存率低、繁殖困难等问题

因为我国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养殖技术层出不穷。作为养殖者,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养殖技术至关重要。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加大扶持常用大宗和濒危稀缺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其中穿山甲便位列其中。

穿山甲养殖新技术,旨在解决传统养殖方法中生存率低、繁殖困难等问题

只是,由于来源问题和技术限制,目前国内人工驯养繁殖穿山甲仍处于瓶颈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的穿山甲养殖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吴诗宝指出,自19世纪70年代至今,全球有100多家动物园饲养过各种穿山甲,但驯化成功率极低。穿山甲对环境和食物要求比较特殊,每年仅产仔一到两次,每次一到两胎。

传统养殖方法的挑战

问题 描述
生存率低 由于环境适应性和食物来源的限制,穿山甲在人工养殖中的成活率较低。
繁殖困难 穿山甲的繁殖周期长,产仔率低,使得种群增长缓慢。
疾病风险 穿山甲对环境变化敏感,容易受到疾病侵袭。

养殖新技术突破瓶颈

为了解决传统养殖方法的难题,科研人员和养殖户们不断探索新的养殖技术。

  • 预置蚂蚁养殖坑:在养殖场内预置小坑,利用自然生态培育白蚁,为穿山甲提供食物来源。
  • 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采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优化养殖环境,提高穿山甲的生存率和繁殖效率。
  • 球虫病防治:在饵料中添加硫黄粉,有效防治球虫病。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穿山甲的成活率和繁殖率,还降低了养殖成本,为穿山甲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案例分享

  • 陈胜:贵州遵义市的陈胜,从事竹鼠养殖已17年。他通过学习新养殖技术,成功将竹鼠养殖规模扩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 孙全辉:中国目前针对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定位不明确,给执法和管理部门处理野生动物相关问题造成困扰。孙全辉通过创新养殖模式,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谈及穿山甲养殖新技术,旨在解决传统养殖方法中生存率低、繁殖困难等问题。之后,再深入一下穿山甲养殖新法,破解生存繁殖难题。

穿山甲养殖新技术,旨在解决传统养殖方法中生存率低、繁殖困难等问题

1. 预置小坑培育白蚂蚁

在养殖场内预置6~8个长1米、宽40厘米、深50厘米的小坑,放入松树皮和新鲜鲁寞,盖上土,每天浇上淘米水。经过3天的培育,7~10天内即可生出白蚂蚁,成为穿山甲的食物来源。

2. 针对肠胃病等疾病的治疗

穿山甲易患肠胃病、拉稀等疾病,此时应在饵料中添加特灵、土霉素、氯霉素等药物,连喂4~6天。此外,球虫病、虱子病等问题也需要及时治疗。

3. 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穿山甲的养殖场要求冬暖夏凉,温度以16℃~32℃为宜。在夏季高温季节,注意遮阳降温;在冬季要及时防寒保暖。养殖场可选择池式、封闭式、地洞式和木箱式等养殖方式,以满足穿山甲的生活习性。

4. 人工育虫喂养穿山甲

人工育虫喂养穿山甲,可以投放小鱼、鸡毛、酒糟、垃圾等混合物,以吸引蚂蚁等昆虫。在饵料中适当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并注意饵料的适时更换。

未来展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