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矮化密植栽培枣树,提高产量与品质

矮化密植栽培枣树,是将传统的大株稀植模式转变为矮小紧凑的近似小灌木型植物。这种创新的栽培方式,不仅节省土地资源,还极大地促进了集约化栽培和现代化管理。

矮化密植栽培枣树,提高产量与品质

枣树矮化密植栽培的优势

优势 具体说明
土地资源节省 通过减少株距和行距,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内的枣树数量。
集约化栽培 便于管理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化管理 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枣树栽培的科学管理。
  1. 栽植密度:一般亩栽440株或330株。
  2. 土壤管理:采用开沟吊槽整地,注意生熟土的隔离和肥料的使用。
  3. 病虫害防治:发芽生长期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土肥水管理。
年份 亩产量
第二年 200-300公斤
第三年 600-800公斤
第四年 1200-1500公斤

此外,矮化密植枣园的结果期早,丰产稳产,单位面积产量高。枣果大,果色鲜艳,营养成分含量高,含糖量高。

某地区于2018年开始推广矮化密植枣树栽培技术,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 2018年,平均亩产量为500公斤。
  • 2021年,平均亩产量提升至1200公斤。
  • 同期,枣果的品质和口感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矮化密植栽培枣树,是一种提高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方法。通过科学管理和实践,可以实现枣树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为我国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矮化密植的枣园,通常每亩栽种440株,株距和行距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1×1.5米的株距和行距可以栽种330株,而1.5×2米的株距和行距则适合栽种220株。这种栽种模式,既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又便于管理。

矮化密植栽培枣树,提高产量与品质

枣树,这个源自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古老物种,已有7000余年的栽培历史。它不仅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更是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枣树栽培的源头。如今,我国仍是全球枣树的主要生产国和唯一出口国。

枣树栽培,南北行向为最佳。这是因为南北行向的枣树受光均匀,果实着色好,成熟期早,品质优良。枣树矮化密植栽培,更是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

矮化密植技术,其理论依据在于枣树童期短,具有早花早果的特性。农谚“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生动地描绘了枣树早期丰产的习性。通过矮化密植,可以加大群体结构,增加枝叶量,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丰产。

在矮化密植枣园的建立过程中,整地是关键。采用开沟吊槽的方式,将生熟土隔离分开,回填肥料,确保土壤肥沃。枣树栽植时,深度以原苗木深度为宜,并及时浇足定根水。

枣树发芽生长期,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土肥水管理。经过一年的生长,枣树就可以开花结果,并有一定的产量。第二年,亩产量可达200-300公斤左右;第三年,亩产量可达到600-800公斤左右;第四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量可达到1200-1500公斤左右。

为了保证枣树持续高产稳产,需要定期进行平茬。每年3月中下旬,在嫁接处向上10-15厘米处进行平茬,并涂抹白漆,防止养分蒸发。平茬后的枣树,要及时抹掉上部芽,留下部1-2个芽,待芽苗生长20厘米以上高度,要立竿捆绑牢固,防止风折断。

矮化密植枣园的管理,要求较高。丰产园需要栽种的枣树植株较多,其地下根系密度大,对肥水条件和科学管理水平要求都较高。浇水一般采用有压滴灌,全年大概进行四次左右浇水,分别在萌芽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土壤封冻前。

枣树矮化密植,树体矮小紧凑,结果部位多在60-120厘米处。这样,枣树就能更充分地利用接近地表温度高的空间二氧化碳,光照充足,光能利用率高。枣园树体上部受光量占全光照的75-80%,中部受光量占全光照的30-35%。因此,树体上中下叶片都能接收充分的阳光,叶片生长增大增厚,栅栏组织发达,叶绿素含量高,制造有机养分增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6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