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病虫害严重威胁产量,需及时防治
冬季瓜菜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冬瓜作者,海南省植保站,本站原创,点击数43,更新时间2008年1月25日。
一、冬瓜疫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名称为害症状或特点:病疫病幼苗多从叶尖开始发病,呈暗绿色水渍状,后茎叶及生长点萎蔫甚至整株干枯;株期主要在嫩茎和节部发生,果实发病,初时呈水渍状斑点,后病部上病斑同凹陷,开裂,有胶状物溢出,温度大时表面有白霉。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叶、病果,避免病害扩散。
黑皮冬瓜病虫害有哪些防治方法?4316阅读。黑皮冬瓜蚜虫防治方法:喷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
不少瓜田前期死苗不多,但到瓜蔓上棚后,死株猛然增多,甚至达50%以上。其原因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与不当施用氮肥有关。
已出的经验是:不要在大雨前施,也不要在雨后立即施;偏施过浓的速效氮肥,容易引起枯萎病和疫病。对过酸的土壤,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性有助于提高抗病力。
病虫害防治工作一般在苗期进行,冬瓜病害可以用根小子微生物菌肥冲施冬瓜幼苗根部,进行对根部的保护。
冬瓜是一种攀援藤本类植物,冬瓜苗期容易发生病虫害,病害主要是疫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是蓟马。
五、冬瓜种植管理要点
冬瓜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大,瓜大高产量,消耗养分和水分均多。但冬瓜、节瓜又不耐浸,多雨季节瓜田水分过饱和沤根,会引发多种病害。
筑高畦,保证排水畅通是高品质高产量的基本要素;结瓜期间保证均匀浇水,对于瓜的正常生长也很重要。
六、生物肥料与常规肥料的应用
除生态肥外,高品质复合肥能提供冬瓜必须的N、P、K,使有机肥的长效和化肥的速效相结合。
冬瓜P、K营养临界期在苗期,因此基肥中必须含有足够的磷和钾。
七、轮作与清理瓜田
实行轮作,防病效果较好。种菜上规模的农户,应把菜田分成3-5区,实行分区轮作。
面积小,也要把田地分成两区,隔年种瓜。轮作期间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种一年的水稻或水生作物,或种植如葱蒜等能分泌杀菌物质的作物,避免种植与瓜类有相近病害的作物。
八、蚜虫的防治
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者,应避免在瓜田旁种植易滋生蚜虫的作物。
大面积种植黑皮冬瓜时病虫害是少不了的,及时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也是黑皮冬瓜高产的保证。
白粉病:在冬瓜生长中期发生此病较多,在多雨的条件下尤为严重,发病初期叶面有淡黄色小斑,后扩大成白色粉斑,逐渐蔓延布满全叶,以致叶片枯死,使植株早衰,病菌随病株残叶或在杂草上越冬。
十、选择抗病品种
近几年市场短瓜产量低且市场价低,长条冬瓜卖价高收益高,宜选择黑勇士、黑盟主、1538等新型杂交厚肉型冬瓜。
在海南的瓜田里,冬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病虫害防治一直是种植户们关注的焦点。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高效防治冬瓜病虫害的实际案例,帮助大家保障丰收。
在海南某农户的冬瓜田里,疫病曾一度成为威胁。初期,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随后蔓延至茎叶和生长点,导致整株枯萎。针对这种情况,农户采用了以下防治措施:
- 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少病原传播。
- 采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进行喷施,每周一次,连续两次。
-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排水良好,降低湿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治,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冬瓜产量得到了保障。
在海南某黑皮冬瓜种植基地,蚜虫问题曾让种植户头疼不已。蚜虫不仅吸食植物汁液,还传播病毒,严重影响冬瓜生长。
- 使用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每周一次,连续两次。
- 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减少虫源。
-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降低蚜虫发生概率。
- 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每周一次,连续两次。
-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排水良好,降低湿度。
- 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 实行轮作,避免种植与瓜类有相近病害的作物。
- 使用生物肥料与常规肥料混合沤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排水良好,降低湿度。
在冬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通过以上案例,希望对广大种植户有所帮助。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确保冬瓜丰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