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200余亩椪柑成熟,面临销售难题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
10月29日 | 金沙县化觉乡柏坪村200余亩椪柑成熟 | 丰收景象,但面临销售难题 |
近几天 | 已卖出14000余斤 | 游客数量每天在100名左右 |
近年来 | 金沙县发展经果林6000多亩 | 柑橘种植面积3000余亩进入丰产期 |
2000年以来 | 移民部门联合各乡镇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优质椪柑种植 | 已有柑橘、夏橙、椪柑、桃、李等各类果树种植面积3800余亩 |
金沙县化觉乡柏坪村,200余亩优质椪柑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黄,呈现出了一派丰收的景象。这些椪柑皮薄易剥、色泽鲜美、汁多味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只是,丰收的喜悦背后,却隐藏着销售难题。
近几天,柏坪村已卖出14000余斤椪柑。刘德刚自豪地说:“通过大家口口相传,逐渐地,金沙县城、遵义、息烽、清镇的游客都到果园来摘椪柑。”只是,由于没有完整、系统的种植技术,在种植椪柑的前几年总会遇到各种难题,果树的病虫害如何防治、如何修剪和采摘等。
金沙县化觉镇新民村,乌江岸边栽种的椪柑碧叶葱茏,“黄金果儿”满坠枝头。如今,种植规模已达3800余亩,荒山变金山,生态美了,百姓也更富了。只是,因为种植规模的扩大,销售难题愈发凸显。
金沙县沙土镇在乡村振兴中,结合当地实际,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优质椪柑种植。2000年以来,移民部门联合各乡镇立足当地处于河谷地带、热量和水源充足的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优质椪柑种植。如今,已有柑橘、夏橙、椪柑、桃、李等各类果树种植面积3800余亩。
刘才坤便是新一代的“黄沙人”之一,此前他一直在外务工,2010年,他选择回到家乡,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开始种植椪柑,如今,种植规模已达50余亩。游客张先生说:“我通过朋友圈了解到这里的椪柑成熟了,就约了几个朋友过来摘椪柑。”黄沙椪柑10月份正式进入采摘期,可持续采摘至12月底,近日从贵阳、四川、遵义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游客数量每天在100名左右,周末游客数量更是能达300余。
金沙县椪柑产业有望进一步做大做强,但销售难题亟待解决。如何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种植户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了解了金沙县200余亩椪柑成熟,面临销售难题。后,我们再来看看金沙椪柑滞销,电商助销新路径。
电商助力,破解滞销难题
面对滞销困境,当地政府迅速行动,与电商平台紧密合作。通过线上推广、直播带货等方式,将金沙椪柑的优质品质传递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同时,电商平台也提供了物流、包装等全方位支持,确保椪柑新鲜送达消费者手中。
精准营销,锁定目标受众
为了更好地推广金沙椪柑,电商平台根据椪柑的特点,精准定位目标受众。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例如,针对年轻消费者,推出“网红打卡地”概念,吸引游客前来采摘;针对家庭消费群体,推出“家庭团购”活动,提高购买意愿。
直播带货,打造爆款效应
在电商平台的支持下,当地农民纷纷尝试直播带货。通过直播展示椪柑的种植过程、采摘过程,以及口感、品质等方面,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产品。同时,主播们还与消费者互动,解答疑问,提高购买转化率。
线上线下联动,拓展销售渠道
除了电商平台,当地政府还积极拓展线下销售渠道。通过与超市、水果店等合作,将金沙椪柑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此外,还举办了“椪柑采摘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效益
为了提高金沙椪柑的产量和品质,当地政府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如:引进优质苗木、推广滴灌技术、实施病虫害防治等。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效益,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
展望未来,打造金沙椪柑品牌
在电商平台的助力下,金沙椪柑逐渐走出滞销困境,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未来,当地政府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打造金沙椪柑品牌,让这一特色水果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