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富含高蛋白、低脂肪,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一、中华鲟简介
中华鲟,又称鳇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
中华鲟,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和“长江鱼王”,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它曾是和恐龙并存的古生物种,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中华鲟为高蛋白、多脂肪性鱼类。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6.42-20.41%,脂肪为3.05-4.32%;肝脏中蛋白质含量为10.31-16.26%,脂肪为16.63-27.58%;卵粒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4.90-29.70%,脂肪为18.06-24.00。肌肉和卵粒中均含有可以测定的17种常见的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半必需的氨基酸2种,非必需的氨基酸8种。
中华鲟的肌肉、卵粒、鱼鳍等的食用价值以及鳔的药用价值,均与鰉鱼和鲟鱼类相同。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以及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脑黄金等。
鲟鱼肝含油量较高,还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提取鱼肝油的主要原料。此外,鲟鱼还有美容的功效,长期食用可消斑去皱、红润肌肤。不仅如此,鲟鱼的软骨是防癌抗癌利器,鲟鱼鳍可制成鱼翅,俗称黑黄金的鲟鱼卵还可制成享有盛誉的鱼籽酱。
中华鲟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和朝鲜。在中国,中华鲟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如宜宾至宜昌江段,以及金沙江下游和雅砻江干支流。
由于数量稀少,中华鲟十分珍贵,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中华鲟,包括加强立法、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繁殖等。
中华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喜爱。江苏、上海一带把鲥、枪、鮠和甲列为四大名鱼。
年份 | 保护措施 |
---|---|
1979年 | 成立长江水产研究所,开展中华鲟保护研究 |
1983年 | 建立长江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
1993年 |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中华鲟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2000年 | 开展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
2010年 | 实施《长江中华鲟保护行动计划》,加强中华鲟保护工作 |
先理解了中华鲟富含高蛋白、低脂肪,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再来看中华鲟高蛋白低脂,水产营养新趋势。。
探寻中华鲟的营养秘密:水产新宠的诞生
中华鲟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
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中华鲟这一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材,有望在未来成为更多家庭的餐桌常客。同时,因为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华鲟的人工繁育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这一珍稀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案例分享:中华鲟走向市场之路
以某水产养殖场为例,该场自2018年开始引入中华鲟进行人工繁育。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已成功繁育出大量中华鲟幼苗,并逐步推向市场。据统计,该养殖场每年可产中华鲟幼苗数十万尾,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供应。
中华鲟,这一珍稀的“水中大熊猫”,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正逐渐成为水产营养的新宠。在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期待中华鲟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作出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