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竹荪产业,助力农民增收
永安市,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以竹荪为媒,编织着农民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永安市大力推动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特色竹荪种植,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在大湖镇魏坊村,一个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让竹荪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的农民不再只是土地的耕作者,而是竹荪产业的参与者、受益者。小竹荪,撑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保护伞”。
年份 | 竹荪种植面积 | 农民人均收入 |
---|---|---|
2019 | 200 | 15000 |
2020 | 500 | 20000 |
2021 | 800 | 25000 |
为了进一步提高竹荪种植效益,永安市现已建起了380立方米的保鲜库,同时,将进行精包装,通过古城青年电商协会在网上进行销售。目前市场售价每公斤高达520元,让农民的收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李熙桥镇陈家村致富能手陈玉文,是竹荪产业的见证者和受益者。试种成功后,他坚定了依托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如今,陈玉文已成为当地竹荪产业的领军人物,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长汀县古城镇下增村竹荪种植大户彭大清,今年种植竹荪5亩,预计收入有两三万块钱。他说:“竹荪种植让我看到了希望,明年我准备扩大种植规模。” 近年来,古城镇把竹荪栽培作为促农增收的一大措施来抓,制订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发农户种植热情。
在河北,食用菌产业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2017年,龙门坳村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竹荪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龙门坳村已成为河北省竹荪产业的示范村。
崇仁县依托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把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依靠“党建+基地+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种植葡萄、蔬菜等,让农民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近年来,江西吉安井冈山市厦坪镇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民发展竹荪产业,口前山村、厦坪村、菖蒲村及沉塘村四个行政村都有种植竹荪,种植面积约300亩。竹荪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完成对发展竹荪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概述后,紧接着便是竹荪产业:农民增收新引擎。
古城镇采取轮作模式,大力发展竹荪、木耳、香菇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铜仁市万山区荪灵原生态农业产业有限公司,致力于竹荪产业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公司还与浙江杭州的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深加工的竹荪出口俄罗斯,带动当地和附近村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古城镇把竹荪栽培作为促农增收的一大措施来抓。制订出台奖励办法,对种植竹荪相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村奖励2万元,100亩以上的奖励5万元,用于组织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等。成立古城湾角绿竹荪专业合作社,实行“原材料、菌种、技术、收购”四统一服务。
资溪县高阜镇利用扬竹科技产业园和山垅田块优势,采取“党建+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试种并推广发展竹荪产业,让“一镇一品”助力脱贫攻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