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小龙虾,一种结合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的生态农业模式
492016-24名特水产稻虾共作是将植物栽培和水生动物养殖融合为一个生态系统,实现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大幅提高生产效益,做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低碳、绿色...
小龙虾幼体附肢的再生能力强,一旦附肢断开后,会在第二次蜕皮时再生断掉部分,经几次蜕壳便会恢复,但比原来短小点,这种再生行为也是一种保护性适应,叫自切现象。
小龙虾的火爆与稻虾共作的兴起
小龙虾作为全国各地都有的物种,是近年来唯一爆红全球的单品。稻虾养殖为代表的“虾稻连作”升级为“虾稻共作”的模式,是潜江农民突发奇想,根据本地低洼土地闲置的实际,结合水稻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小龙虾的生活特点,设计出的一种高效立体模式。
稻田饲养小龙虾后可起到除草、除害虫的作用,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喷农药。一般稻虾共生可增加水稻产量5-10%。在8-9月份放种虾20公斤/亩或3-4月放3-4厘米的幼虾30公斤/亩,在稻谷生长期可增产小龙虾50公斤左右/亩,在不种冬播的情况下连续养虾,可增加虾的产量100公斤/亩,一年共产虾150公斤左右/亩。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拾桥镇农民唐东峰采取的就是这种养殖模式。
时间 | 操作 | 目的 |
---|---|---|
6月初至6月中旬 | 插秧前起捕成虾 | 提高回捕率,用于交配繁殖 |
12月-翌年2月 | 保持水深20~50厘米 | 利于小龙虾越冬 |
6月中、下旬 | 施肥、旋耕、平整稻田 | 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 |
10-11月 | 收割水稻后还田秸秆 | 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
稻虾轮作是利用稻田水体种一季稻,待稻谷收割后养殖小龙虾,第二年不种稻,第三年再种一季稻,每三年一个轮回,如此循环进行。稻虾轮作有利用保持稻田养虾的生态环境,使虾有较充足的养料,减少虾的病原体种群量,同时让小龙虾有较长的生长期,能生产较大规格的优质商品虾,提高商品虾的品位和价位,增加养虾的经济效益。
6月初至6月中旬,4-6月份一般稻田水温为12~25℃,是最适宜小龙虾生长的水温,在此水温条件下1厘米的虾苗经3个月生长体重可达25~40克/尾以上,大规格虾苗经45天的生长,体重一般可达50~70克/尾。因此,在6月中旬插秧前要陆续起捕销售70%~80%的成虾,此时应尽可能提高回捕率,未捕尽的小龙虾留在沟中用于交配繁殖。
近些年来因为养殖技术的提高,各种小龙虾养殖方式也相继出现如小水泥池、池塘、水田、大棚控温养殖,这些养殖方式虽然提高了淡水小龙虾的产量,下面来看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模式及方法。
采用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模式,可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利共生,充分发挥农田的生产力,提高农田经营的经济效益。面对如此严峻的行业现状,探寻一种高产、高效、高价值的小龙虾养殖模式...
农民在稻田里不养小龙虾,而养殖更值钱的它,一亩纯赚一万多。因为国...
户提供新鲜蔬菜。 小龙虾逃逸能力很强,在稻田小龙虾养殖,要避免小龙虾逃逸。在进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双层密网,在进排水时防止小龙虾逃逸;同时,田埂上设置围栏可用尼龙网片或者石棉瓦,一般高40~50厘米,田块拐角处设置成圆弧形,即可以避免逃虾和成虾,也可控制小龙虾天敌的进入。
本次稻虾综合种养生产试验,根据稻虾不同的生长规律,充分利用了稻田生态...
四、适时捕捞
方法是:水稻在9月份收获完毕后,立即灌水放养小龙虾种虾25千克/亩,第三年的6月份前将小龙虾收获完毕,然后采取免耕抛秧的方式再种一季中稻,三年一个轮回。
8月下旬-9月底,未捕尽的部分成虾在虾沟中可自然交配和产卵。可采取5~7天适当降低一次水位方式,以利于小龙虾在沟坡上沿水位线上端掘洞穴居。沟中的小龙虾处于交配繁殖期,应适当补充投喂一些优质饲料,以促进其性腺发育。
3月-4月中旬,投放虾苗5000~7000尾/亩,规格为140~300尾/千克。幼虾颜色青褐或嫩红色,活力强。苗种放养前用河水浇淋虾苗2~3遍后多点投放至稻田的边坡浅水区,让虾苗自行爬入田中,活力不强或接近死亡的虾苗应及时捞出,防止水质受到死虾的污染。
小龙虾与水稻综合种养模式试验小结 江苏宝应县地处江苏中部,境内湖荡密布,河沟纵横,县域内水稻种植面积87.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4.5万亩,是江苏省重要的鱼米之乡。为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拓宽渔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收,2017年宝应县设计了“2虾+1稻”的稻虾轮作模式,该模式...
3月-4月中旬,气温逐步回升,小龙虾食量明显增加,但此时水体中的水草、生物饵料较丰盛,每天的投喂量一般为每亩100~250克。4月中下旬应起捕上年余留的亲虾,以收回部分成本。5月份天气转热,生态开始恶化,部分产卵后体质较差的亲虾出现死亡,及时起捕出售可以降低损失和养殖风险。捕捞结束后,可根据水体环境、苗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补充外源苗种。如果发现小龙虾苗种密度过大,则应捕出部分销售,以防养殖密度过高导致商品虾规格偏小和生态恶化现象的发生。
稻虾共生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由于小龙虾对水质和饲养场地的条件要求不高,加之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在种稻效益有限的情况下,推广稻虾共生,可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稻虾共生模式可以选择早、中、晚稻均可,但一年只种一季稻谷,且水稻品种要选择抗倒伏的品种,插秧时最好用免耕抛秧法。
水产科技情报 淡水小龙虾稻田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熊良伟 王权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泰州 摘要选择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阳光充足水源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旱涝保收的稻田经适当改造后采用科学方法养殖淡水...
稻田养殖小龙虾方法
从稻田养殖小龙虾,一种结合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的生态农业模式。出发,我们现在转向稻田养虾,生态农业新典范。
在江苏省宝应县,一项名为“2虾+1稻”的稻虾轮作模式正在悄然兴起,成为生态农业的创新实践。这一模式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了农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稻虾连作: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稻虾连作模式的核心在于,稻田中先种植一季水稻,待收割后立即投放小龙虾种虾。这种模式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同时,还能收获小龙虾,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例如,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当镇的农民,通过这种模式,每年每亩稻田可产小龙虾100公斤左右。
稻虾共生:互利共赢,生态高效
日常管理:科学养殖,绿色生产
在稻虾养殖过程中,日常管理至关重要。要定期监测水质,保持适宜的水温、pH值等条件。同时,要科学投喂饲料,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体污染。在江苏宝应县的实践中,农民们通过科学养殖,实现了绿色生产。
捕捞与留种:循环利用,持续发展
未来展望:生态农业的新典范
稻虾养殖模式作为一种生态农业的新典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仅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稻虾养殖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