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县良种场引进西葫芦,初显经济效益
近日,沙湾县良种场引进西葫芦种植,取得了初步的经济效益。
种植区域 | 种植面积 | 产量 | 亩收入 |
---|---|---|---|
金沟河镇宋圣宫村 | 300亩 | 150公斤 | 近1000元 |
柳毛湾镇沙门子新村雷家庄组 | 365亩 | 220公斤 | 700元 |
据了解,沙湾县良种场在金沟河镇宋圣宫村种植的西葫芦,亩产在150公斤左右,亩纯收入近1000元。在柳毛湾镇沙门子新村雷家庄组种植的西葫芦,亩产在220公斤左右,亩纯收入为700元。
沙湾县良种场负责人王永文表示,种植西葫芦可以轮作倒茬、养地,管理起来比其他作物省时省工。此外,西葫芦的种植效益也相对较高,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沙湾良种场:西葫芦种植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西葫芦丰收,农户喜笑颜开
王永文说:“今年金沟河镇种植西葫芦,亩纯收入达到3000元,收获完就向厂家预订种子了,这让我们对种植西葫芦很有信心。虽然今年是第一年种植,经验不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我明年还要继续种植。”在聊城市茌平区冯官屯镇业官屯村的设施蔬菜大棚里,一个个青翠饱满的西葫芦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碌着进行采收,大棚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据了解,一亩地纯收入约为700元,效益可观。
在沙湾市柳毛湾镇沙门子新村雷家庄组的种植田里,春意盎然,绿意融融。种植户张占忠介绍,去年他们种植了365亩西葫芦,亩产约220公斤,一亩地纯收入约700元。沙湾县良种场引进西葫芦新品种,效益初显。寇子文从去年开始尝试种植籽用西葫芦,经济效益非常好。经过两年的试种,他种植的籽用西葫芦产量高、效益好,在村里起到了示范作用。
为解决西葫芦种植品种同质化严重、品种更新换代慢等问题,淄博地区推广种植了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培育的西葫芦新品种京葫36。该品种具有耐低温弱光性强、产量高、商品性好等优点,冬温室种植667m²产量约14000-20000kg,比原有的进口主栽品种提高13%左右。目前,累计推广3.26万hm²,创造经济效益84.42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棉花市场不利因素影响,棉农种植收入得不到保证,种植信心受挫。王永文看到这种现象后,开始多方打听,并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引进新型农作物葫芦,率先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带头种植了3000亩地西葫芦,并实现较好收益。
西葫芦种植: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增长
近日,在沙湾市金沟河镇宋圣宫村村民徐建军的籽用西葫芦地里,采收脱籽机正在紧张地进行脱籽作业。这些金黄的西葫芦被脱籽机“吃”进肚子,再“吐”出一粒粒饱满的西葫芦籽,然后装车晾晒。徐建军说:“种植西葫芦让我实现了增收,现在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近年来,沙湾县在广泛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西葫芦之乡”,靠特色产品兴特色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