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泥鳅养殖需注意水质、饲料、温度等七点关键因素

序号 关键因素 具体内容
1 水质 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pH值7.5左右,7-8月水位80厘米以上,定期换水。
2 饲料 台湾泥鳅养殖全过程适合0~1号沉或浮性膨化颗粒饲料,注意水体溶解氧和泥鳅食欲。
3 温度 泥鳅对水温有要求,最适水温22-28℃,保持适宜水温促进生长和繁殖。
4 放养密度 大棚养殖可适当减少泥鳅放养密度,提高出池规格和收益。
5 防逃措施 池塘要挨近水源,面积1-3亩,水深50-60厘米,池底平坦无淤泥,做好防逃措施。
6 疾病防控 注意泥鳅疾病防控技术,避免疾病对养殖的影响。
7 日常管理 坚持“四定”投饵,选择傍晚投喂最佳,保持水质、病害控制。

泥鳅养殖,水质管理至关重要。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7-8月份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一旦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隔10天换水1-2尺,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左右。

泥鳅养殖需注意水质、饲料、温度等七点关键因素

大棚养殖泥鳅可以适当减少泥鳅放养密度,这样能增加泥鳅出池规格,提高收益。大棚养殖泥鳅因为饲养密度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好泥鳅的疾病防控技术。

池塘要挨近水源,方便对池塘定期加水,一般池塘的面积在1-3亩即可,池塘的水深最好为50-60厘米,池底平坦无淤泥,做好防逃措施,每亩用50公斤的生石灰混合15公斤的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

4、饵料投喂

台湾泥鳅养殖全过程适合0~1号的沉或浮性膨化颗粒饲料。注意水体溶解氧,泥鳅的食欲和溶解氧有密切的关联,阴雨天或天气突变,应及时减少投喂量...

本文详细介绍了泥鳅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点,从养殖环境准备、合理饲料选择和喂养管理、疾病防治到养殖管理技巧和市场经营要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泥鳅养殖前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址与环境: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进行养殖。繁殖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控制...

一般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投喂的饵料大约是成鳅体重的4%-5%,气温达到25℃-28℃时,泥鳅进食量较大,应适当的多投喂一些饵料,帮助泥鳅更好更快的生长,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相应减少。坚持“四定”投饵,一般选择在傍晚投喂最佳。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一,泥鳅养殖池水要求1,水温,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4月上旬开始繁殖,5一6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人工繁殖的条件下,繁殖的水温为18一30,最适水温为22一28,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防逃设施要完善,鳅种的质量要严把关,饲料检查要仔细,严禁浪费,水质、病害要控制好。

在池塘中放养泥鳅苗种之前需要给足底肥,培植生物饵料,可以选择家禽家畜的粪便,通常情况下每平方米施的肥料在10-15公斤。

泥鳅饲养:泥鳅养殖实用技术介绍。因为近期短暂降雨,气温逐渐回升,池水蒸发量加大,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浓度升高会导致水质恶化概率增大。

控制不好的话容易导致饲料浪费,或者投饵率不够。由于吃料特别猛,所以后期一般需要控制投喂。6、换水比调水更重要。由于泥鳅塘水很容易老化,所以养殖泥鳅最好选择水源好,换水方便的地方。在换水时需要注意,一次换水不能换太多,一般一次性不能超过20公分,加太多容易导致应激性出血和烂身。

目前,养泥鳅的方式主要就是池塘养殖,而池塘的建设作为最为基础的前提工作,其中也是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之处的。泥鳅的生长对于水质也是有着较高要求的,因此要求养殖户在选址的时候 要关注周围是否有洁净的水源。相对而言,泥鳅对于高温有着很好的耐受性,在水体温度十八至三十度之间都是毫无任何问题的。

三农视频:高温季节泥鳅养殖注意事项,老胡九年养殖经验分享,干货满满 导航会员登录看过看过上传视频上传客户端客户端立即体验PC客户端其他方...

5、水质管理

实时对池塘的水温做监测,当水温在30℃以上时,要注入新水,降低水温,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除此以外,要做好巡塘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刻解决。

其二是脂肪,如果泥鳅的脂肪摄入不足,它将消耗蛋白来补充,这是得不偿失的,但饲料中若脂肪过量,也会造成泥鳅生长缓慢,增加代谢负担。饲料营养的...

每平方米水面投放3-4厘米的泥鳅苗种40-50尾,泥鳅苗种下塘时需要用3-5%的盐水浸泡5-10分钟,避免出现水霉病等病害。

台湾泥鳅养殖关键方法措施 一、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1.选址:要求外源水充足且周边没有污染源,进排水通畅,地势开阔,水电路三通。 2.挖塘:池塘深度应2m以上,宽度不超过60m,长度一般控制在120m以内。鱼塘的走向为东西走向。埂底部宽5~6m,面上宽1.5~2m。塘埂的三个面必须用机械严格

2、基肥给足

1、池塘环境

于蛋白质和脂肪 饲料营养的二大指标:蛋白质和脂肪,某料企在其公司下属的南太湖养殖场做过各生长阶段的梯度分析试验。通常说台湾泥鳅属杂食性,但我们发现幼苗阶段更应配以较高的动物性蛋白,而40%蛋白质含量对幼鱼的生长最好,特别是专门为泥鳅水花设计的粉料,是通过100目的超微粉碎98%的通过率的

3、苗种放养


泥鳅养殖需注意水质、饲料、温度等七点关键因素。的内容结束,现在关注泥鳅养殖: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泥鳅养殖需注意水质、饲料、温度等七点关键因素

在泥鳅养殖的中后期,需特别关注水质变化,防止蓝藻爆发。由于泥鳅摄食量大,中后期水体容易出现老化,因此需及时调整水质。

基肥给足,池塘环境准备充分。于蛋白质和脂肪两大饲料营养指标,进行梯度分析试验,为泥鳅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苗种放养时,需注意放养密度,以适宜的密度促进泥鳅健康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