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淡水白鲳快速育成技术,缩短养殖周期

在鱼塘的绿波荡漾中,淡水白鲳以其鲜美肉质和快速生长的特性,成为了养殖户们的新宠。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淡水白鲳快速育成技术的神秘面纱,看看如何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产量。

淡水白鲳快速育成技术,缩短养殖周期

饵料与投喂

淡水白鲳增产方法淡水白鲳又称淡水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和亚热带食用与观赏兼备的大型经济鱼类。因其肉质好、体型大、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耐低氧、易起捕、好垂钓等优势,在我国养殖领域备受青睐。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技术要点

2) 淡水白鲳是杂食性鱼类,食性较广,养殖户可以用屠宰场家禽、家畜的下脚料喂养淡水白鲳。

3) 上述配方经使用后效果良好,为了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可以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断续投喂青菜、瓜皮等部分青饲料,有利于淡水白鲳的快速生长。

病害预防与治疗

1) 白皮病:病原为白皮假单胞菌。病鱼起初体表、背鳍、尾鳍、额部轻微发白,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游动缓慢,或头朝上、尾朝下挂于水面。防治方法一是用1mg/L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d。

年份 地点 养殖模式 产量 成活率
2009 湘潭岳塘区 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模式 752kg/亩 98%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淡水白鲳养殖技术经过不断优化,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相信,淡水白鲳养殖技术将更加成熟,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白鲳养殖革新:缩短周期,翻倍产量

淡水白鲳快速育成技术,缩短养殖周期

养殖实践:池塘条件与鱼种放养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需注意池塘条件。成鱼池面积以0.2-0.6hm²为宜,水深1.2m左右,水质清新,透明度为25-40cm。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放养8-15g/尾的鱼种放1000-1100尾/亩。此外,混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既能充分利用水体中的饵料,又能提高总产量。

淡水白鲳虽抗病力强,但夏季和越冬期间仍需注意病害预防。常见病害如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等,需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水消毒,预防鱼病发生。

经济效益:80天收获,利润丰厚

湘潭岳塘区5家休闲渔场采用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模式,实现了7月底白鲳即可达上市规格,比普通养殖方法提前1个月上市。平均亩产752kg,淡水白鲳占总产量的81.3%-88.6%,成活率98%,平均每亩纯利达8000元,投入产出比1∶2.56。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养殖新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