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危害杨树生长的细菌性病害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一种潜伏在杨树干部的细菌性病害,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广泛分布。它对杨树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降低了木材品质,甚至导致杨树死亡。本文将深入解析杨树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病机理、症状、防治措施,为杨树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杨树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病机理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细菌,它在树皮内越冬,由雨水、昆虫等传播,经皮孔、伤口侵入危害。该病原菌在杨树体内潜伏期长达1-2个月,4月开始发病,一年有两次发病高潮,5-6月为发病盛期,7-8月发病缓慢,9月 盛发。该病主要危害10年生大树,幼树少见,1-2年生幼苗不会发生此病。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的典型症状为发病初期,树干皮孔附近出现水泡,手压即有液体流出,水泡破裂后流出带臭液体,内有大量细菌。最后病部干缩下陷成溃疡斑,病斑处皮层变褐腐烂。病害严重时,水泡密集,可引致树皮全部腐烂,破坏疏导组织致使全株枯死。
1. 加强检疫
加强发病区杨树苗木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对已有细菌性溃疡病症状的苗木要进行处理,禁止用于造林。具体可利用专化抗血清检测技术,对出圃造林苗木进行检测。
2. 强化营林措施,建立具有自控能力的生态林
从营林措施入手,优化林分结构,控制溃疡病暴发。具体可以采用营造混交林或栽植抗性强树种,如栽植抗病、抗逆性强的杨树品系:抗病强的树种有银中杨、美黑3号、黑小2号、大青杨等。建立和发展生态型林业,以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对于已无经营价值的病死株和重病株,要及时伐除,减少侵染来源,有计划地在重灾区更换抗病树种。
在苗木扦插时,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冻害和干旱,提高地温,促进苗木健壮生长,增强苗木的抗病能力,减轻杨树细菌溃疡病的侵染。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避免创伤。
4. 育苗期间利用抗病诱导剂提高苗木抗病性
在杨树育苗插穗前,将插穗浸在链霉素树木抗病诱导剂中浸泡24小时。通过诱导剂处理插穗,使处理后的苗木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育苗用的种条感染该病,必须刮除病斑,并用300倍的福尔马林液消毒。
5. 涂保护剂
对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剂,或用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60波尔多液喷干,预防感染。另外,东北林业大学最新研制的一种抗树木冻害的树木保护剂,可在树干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细菌的大量繁殖,从而使林木冻害发生减轻,减少病菌的侵入,达到防病的目的。方法是在早春杨树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向苗木喷洒链霉素+树木防冻保护剂,防止杨树苗木遭受冻害和增加抗病性。
四、案例分析
以辽宁省新民市为例,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杨树溃疡病的防治工作。通过实施上述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杨树溃疡病的发病率,保障了杨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实施防治措施后,杨树溃疡病的发病率降低了30%以上。
五、未来展望
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方法将更加多样化、高效化。未来,应继续加强杨树溃疡病的研究,探索新型防治技术,为我国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