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提高二龄草鱼鱼种成活率,需关注养殖环境、饲料营养和疾病防治

一龄草鱼种的生长对水体环境要求较高,尤其是在池塘集约化养殖条件下,草鱼鱼种的投放密度较大,非常容易发病。要获得较高的养殖成活率,必须从养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抓好防治鱼病的工作,提倡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

提高二龄草鱼鱼种成活率,需关注养殖环境、饲料营养和疾病防治

一、养殖环境优化

1. 清塘消毒:对开展草鱼鱼种培育的池塘,一定要进行彻底清塘消毒,确保池塘底质良好,水质稳定。

2. 水质调控:保持池塘水质的稳定,通过定期泼洒微生态制剂和适量换水,维持水体中的有益菌种成为优势种群。

3. 增氧措施:加强池塘增氧,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防止底部缺氧,减少疾病发生。

二、饲料营养管理

2. 投喂量控制:合理调整配合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减少饲料残渣。

3. 适时调整:根据草鱼鱼种的生长阶段和发病特点,适时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策略。

三、疾病防治

1. 预防为主:在鱼种放养前,进行疫苗接种和浸泡,增强鱼种的免疫能力。

2. 科学用药:合理使用消毒药物,避免滥用药物导致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3. 中草药应用:使用中草药或中草药提取物,如黄芩多糖、人参皂甙等,提高鱼类的免疫能力和抗病力。

四、案例分析

案例时间 案例地点 措施 成活率提升比例
2022年3月 广东省某养殖场 优化养殖环境,调整饲料配方,加强疾病防治 20%
2022年4月 江苏省某养殖场 采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提高增氧措施 25%

提高二龄草鱼鱼种成活率,需要从养殖环境、饲料营养和疾病防治三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提高二龄草鱼鱼种成活率,需关注养殖环境、饲料营养和疾病防治

在草鱼养殖过程中,池塘的环境是决定鱼苗存活的关键因素。池塘需要进行彻底的清淤消毒,确保池塘底部淤泥不厚于15厘米,防止病原菌的滋生。同时,在鱼种放养前,使用生物发酵有机肥进行肥水,培养天然饵料生物,使水色呈现黄绿色或茶褐色,保持透明度在30-40厘米,pH值在7.5-8.0之间,为鱼种提供充足的活饵料。此外,定期泼洒生物肥水剂,补充水中的营养元素和维生素,维持池塘生态平衡。

草鱼鱼种对饲料的营养需求较高,因此,在投喂过程中,应使用高质量的专用饲料,并根据鱼种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搭配。在饲料中添加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防止营养缺失。同时,根据鱼种的生活习性和发病特点,合理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并适当增加水草的投喂量,确保鱼种获得均衡的营养。

充足的氧气是水质稳定及鱼类生长的必要条件。在养殖过程中,因为养殖时间的增加,池塘底部污物积累,导致底部缺氧,进而引发鱼病。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全池泼洒增氧剂、持续开动增氧机等,确保池塘底部氧气充足,防止鱼病发生。

某养殖户在实施上述措施后,二龄草鱼鱼种的成活率从原来的60%提升至90%。该养殖户在池塘清淤、消毒、肥水、科学投喂、防病、增氧等方面都做到了位,确保了鱼种的健康生长。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草鱼养殖过程中,只要做好环境、营养、防病三方面的管理工作,就能显著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