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草鱼肠炎、烂鳃并发症,常见于养殖过程中

通过上述应对措施,二龄草鱼6月发生的肠炎并发症死亡会得到控制。预防方法,关键是要做好池塘养殖水质调控和投饲量控制工作,具体措施为:5月下旬可在第一天全池泼洒阿维菌素等治虫药物进行虫病防治;第二天用二氧化氯等杀菌消毒药物进行水体消毒杀菌;第五天进行水质调控;同期每...

草鱼肠炎、烂鳃并发症,常见于养殖过程中

通过观察分析与实践,发生该病的养殖户都有三个共性问题:一是池塘养殖水质不好,二龄草鱼...

肿大充血、鱼鳔出血; 5 、肠道无食糜、肠外壁出血 草鱼赤皮、烂鳃、肠炎、出血主要发病的原因: 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气温、水温变化幅度大,昼夜温差大,期间均会出现持续阴雨天情况。天气的突变,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都会对水产养殖造成很大危害,鱼类患出血病的原因众多,归根到底是环境

核心提示: 草鱼的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俗称草鱼三病。草鱼三病一般是两种或三种病同时发生,单一发生的情况比较少见,对草鱼生产影响很大,养...

发病症状病鱼游动迟缓,食欲下降;鱼体鳞片基本完整;背鳍两侧有一个或数个不等的疖疮,手触之较软,有浮肿的感觉,切开疖疮有脓血样液体流出;肛门略微红肿;鳃丝红肿,粘有污物,末端腐烂,露出软骨,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严重的被腐蚀,呈“开天窗”样。剖开鱼体可见肠系膜出血、肠壁发炎,严重者呈紫红色,肠内基本无食物,有带血丝黄色黏稠物;肝脾略肿,肝土黄色,有出血点,质脆易碎。镜检鳃丝有大量车轮虫寄生,偶有指环虫寄生,后肠有肠袋虫寄生。发病轻的死亡率7%,严重的死亡率约30%。

草鱼新三病旧三病的防治鱼类赤皮病---常在运输、拉网等操作或鱼体表皮损伤后发生的赤皮病的防治水霉病和赤皮病两病并发症....草鱼老三病可防不可治,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定期采用外消内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全面预防。

可以说明草鱼养殖病害由传统的“老三病”发展为草鱼“新三病”即细菌性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草鱼赤皮、...

防治改善水质,加大换水量。配合饲料与青饲料搭配饲喂,或者配合饲料与青饲料交叉投喂,或连续投喂4天配合饲料后,停食1天,再连续投喂青饲料2天。投喂的细绿萍要清洗干净,用3%漂白粉溶液或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及时投喂。适量施发酵腐熟肥料或者少量化肥。发病时停止喂食。第一天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0.7克化水全池泼洒,第二天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0.5克化水全池泼洒,停药2天后,按上述方法再使用1次。在外用药物的同时,用土霉素或磺胺嘧啶拌饲料投喂。每100公斤鱼体重第一天用药20克,第二天至第六天用量减半,6天为1个疗程。症状轻者1个疗程基本痊愈,病重者2个疗程基本痊愈。

草鱼“三病”是指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以及赤皮病这三种病。常用的方法是放养前采用生石灰清塘,以及养殖过程中与发病季节...

草鱼烂鳃,肠炎并发防治实例,赵文武一,发病塘基本情况池塘面积15亩,水深2,3m,水源为河水,土坝,四周有杨柳树,东西长,南北宽,人工投喂,食料有青草和全价料,各占60,40,水色浅黄,鱼类品种,草鱼90,鲢鱼以及其它10,病鱼多为草鱼

经笔者诊断,草鱼种患了车轮虫病、烂鳃病、疖疮病和肠炎病等并发症。

病因分析养殖密度偏高,水色较浓,水质不好。

一,预防在草鱼肠炎病、烂鳃病流行季节,每667平方米,1亩,鱼塘用蓖麻叶23公斤,打成浆全池均匀泼洒,每隔45天泼洒1次,也可将浆汁拌青草投喂,或者把蓖麻秆扎成把,每把1525公斤,每667平方米放23把,均匀散

病因分析养殖密度偏高,水色较浓,水质不好。有的水质虽好,但偏瘦。有的池塘无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平衡,造成鱼体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下降。主投的青饲料——细绿萍主要从田、沟、水塘、红虫养殖田中捞取,未进行清洗、消毒就直接喂鱼。部分养殖户所施肥料未经发酵或发酵不完全,造成水质变坏,产生有毒气体,致使养殖水体环境变劣,导致鱼种生病。


谈完草鱼肠炎、烂鳃并发症,常见于养殖过程中,需及时防治。,我们再进一步讨论养殖肠炎烂鳃,案例解析与防治策略。

草鱼肠炎、烂鳃并发症,常见于养殖过程中

一、发病塘基本情况

二、病因分析

  • 养殖密度偏高,水色较浓,水质状况不佳。
  • 饲料质量参差不齐,营养不均衡,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
  • 青饲料来源未经清洗消毒,直接投喂给鱼。
  • 施肥不当,未发酵或发酵不完全,导致水质恶化,有毒气体产生。

三、防治策略

针对这一案例,

  • 改善水质,增加换水量。
  • 调整饲料结构,合理搭配青饲料和配合饲料。
  • 发病时停止喂食,使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进行水体处理。
  • 内服药物,如土霉素或磺胺嘧啶,拌饲料投喂。

四、案例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养殖肠炎烂鳃并非不可防可控。关键在于养殖户要加强对池塘水质的监控,合理调整养殖密度,确保饲料质量,以及定期进行预防性投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5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