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黄瘟是草鱼常见病害,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防治措施 | 具体实施 | 预期效果 |
---|---|---|
水质管理 | 稳定水质,防止突变 | 降低发病概率 |
消毒杀菌 | 定期使用消毒剂 | 杀灭病原体 |
内服药物 | 合理投喂预防性药物 | 增强鱼体抵抗力 |
“大麦黄,白露心”是草鱼疾病高发的两个关键季节。目前,因为气温和水温的逐步升高,草鱼也进入了疾病高发季节。
每年的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气温、水温逐渐上升,平均气温高于水温,昼夜温差大,在这段时间内,草鱼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开始升高,也正是草鱼病害即俗称的“麦黄瘟”的高发季节,需做好防治工作,以减少损失。
草鱼麦黄瘟是草鱼烂鳃病和赤皮病混合感染引起草鱼大量死亡,病鱼鳃部腐烂并带有污泥,鳃丝缺血发白呈花斑鳃,病鱼体表鳞片脱落,体表发红,在病情严重时鳍条呈虫蛀状,鳍基部腐烂。
尤其是麦黄瘟主要发生在由冷到热变换的4-5月份,气温频繁变化,非常容易出现强应激反应,使这个时期成为疾病的高发期。很多池塘4、5月份会大量进水,由于进水水质与原池塘水体指标差距大,会造成大量鱼类顶水,一旦鱼类长时间顶水之后,鱼的尾鳍会发白,很快就会大量发病。
通常的预防方法是使用免疫疫苗进行注射,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加强水质管理与定期内服药物进行预防。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如下几点预防措施:
- 水质管理的重点时期是“桑尖瘟期”与“白露关”,这两个时期均要注意稳定水质以防止水质突变。
- 做好水体消毒工作,每隔5-7天,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或鱼得利交替对水体消毒1次。
- 科学投喂内服药物。一旦发现草鱼有疾病征兆,应选用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连喂5-7天。
- 控制投喂量。草鱼具有贪吃的习性,每天的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重的3%以下。
- 草料结合。由于青草中含有能促进草鱼健康生长的未知生长因子,因此,在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搭配一定量的青草,以促进草鱼生长。
谈完麦黄瘟是草鱼常见病害,严重影响养殖效益。,接下来聊聊麦黄瘟防治:养殖效益守护者。
麦黄瘟,草鱼养殖的隐形杀手
春季,阳光明媚,气温渐暖,本应是草鱼养殖户们喜悦收获的季节。只是,麦黄瘟这个隐形杀手却在悄然肆虐。麦黄瘟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传染性极强,治疗难度大,给养殖户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案例分享:湖北正邦水产,麦黄瘟防控战记
湖北正邦水产养殖基地,每年春季都会遭受麦黄瘟的侵袭。2019年4月,基地里草鱼发病,短短几天,就有数千条草鱼死亡。养殖户们心急如焚,但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位专家建议采用新型麦黄瘟防治方案。
防治方案:多管齐下,内外兼修
水质管理确保水质稳定,及时检测水质指标,必要时使用水质稳定剂调节pH值和总碱度。
内服药物在饲料中添加特定药物,提高草鱼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消毒杀菌定期对池塘水体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播。
投喂管理调整投喂策略,控制投饵量,避免鱼类因过食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环境改善优化养殖环境,清除敌害生物,减少鱼类应激反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湖北正邦水产养殖基地的麦黄瘟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养殖效益稳步提升。养殖户们纷纷表示,这种综合防治方案有效解决了麦黄瘟这一难题,为草鱼养殖提供了有力保障。
麦黄瘟防治的成功案例,为草鱼养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研发出更多高效、安全的防治方法,为草鱼养殖事业贡献力量。同时,养殖户们也应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共同应对麦黄瘟等疾病的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