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黄鳝腐皮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侵害黄鳝皮肤

因为黄鳝市场需求的越来越大,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技术性难题。其中,黄鳝养殖过程中病害的频繁发生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黄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这众多病害中,黄鳝腐皮病无疑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极大的疾病。

黄鳝腐皮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侵害黄鳝皮肤

在民间,有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即在鳝池内投入癞蛤蟆。具体操作是将1至2只剥皮的癞蛤蟆用绳子系好,在池内拖动几遍,1至2天即可除去此病。只是,这种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黄鳝常见病害 病原 症状 预防措施
黄鳝真菌病 真菌 皮肤白色斑点、腹部肿胀、食欲减退 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拥挤
黄鳝丝虫病 寄生虫 皮肤瘙痒、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 定期检查,及时隔离病鳝
隐鞭虫病 隐鞭虫 贫血状,游动无力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
蚂蝗病 蚂蝗 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拥挤

黄鳝腐皮病,也称梅花斑状病,是黄鳝成鱼阶段的主要疾病,常年可见,危害极大。其发生与鱼体损伤密切相关。病鳝的体表会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点状充血,尤其是腹部两侧最为明显。

防治黄鳝腐皮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要注意不使鳝体受伤。一旦发现鳝体受伤,应立即进行药浴消毒。发病鳝池的水质必须加以改善,放干池水,清除底泥,另垫新泥土,灌注新水。

  • 磺胺噻唑拌料投喂黄鳝,每10千克黄鳝,第一天用药1克拌饵投喂,饵料最好用蚯蚓400克;2至6天药物用量减半。
  • 用漂白粉或五倍子全池泼洒,漂白粉1立方米水体用量为1至5克,五倍子1立方米水体用量为1克,连续3天,每天1次。
  • 大鳝鱼可用5毫克/千克金霉素或氯霉素注射。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黄鳝腐皮病的发生,保障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了解了黄鳝腐皮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侵害黄鳝皮肤,影响生长。,再深入了解黄鳝腐皮病:黄鳝养殖难题解决方案。

黄鳝腐皮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侵害黄鳝皮肤

黄鳝真菌病和黄鳝丝虫病也是常见的病害。真菌感染可能导致皮肤上的白色斑点、腹部肿胀、食欲减退等症状;而丝虫病则由黄鳝上的寄生虫引起,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为了保持黄鳝的健康,养殖者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病原和病症方面,隐鞭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导致贫血状,全年都可感染,夏秋两季较为常见。另外,由于蚂蝗吸附在黄鳝体表,引起细菌感染,使病鳝活动迟缓,食欲减退,影响生长。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度大、时间久,体表粘液被分解发酵,耗氧量增加,水温剧增,导致水质污染,底层黄鳝挣扎缠绕,严重时甚至死亡。

腐皮病是黄鳝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原为中华颈蛭和拟扁蛭,俗称蚂蟥,主要寄生在繁殖池亲鳝头部及体侧的皮肤上,以吸取亲鳝血液为营养,影响亲鳝繁殖。黄鳝在养殖过程中,放养的野生鳝种由于在笼捕、运输过程中受伤、繁殖的鳝苗吃了不干净的水蚯蚓及鳝池水质变坏等因素常会导致鳝病的发生,有些鳝病还会出现黄鳝大批死亡,为促进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针对黄鳝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如腐皮病、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这不仅需要养殖者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还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养殖策略,以确保黄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