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青梅制品出口态势良好,指诏安青梅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量持续增长
诏安,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着独特的青梅文化。这里,青梅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6万多吨,青梅加工企业100多家,是全国最大的青梅种植、加工、出口创汇基地。诏安青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
面对出口农产品不断抬高准入门槛的“绿色壁垒”,诏安县涉农部门从源头抓起,实施青梅生产战略联盟、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进一步提高青梅制品市场竞争力。继荣获“中国青梅之乡”称号后,诏安县去年来连续获得两个“国字号”名片——“中国海峡硒都”、中国驰名商标“诏安红星青梅”。这两张“名片”的获得,无疑为诏安青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来,诏安青梅出口保持良好态势。1-3个月,青梅制品共出口1123万美元,同比增长64%,“诏安红星青梅”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果农许勇生高兴地说:“我们农户就全部用手一粒一粒地摘下来,质量比较好,收购价比以前高,比去年高了很多。”
除了倡导果农手工采摘,诏安县还从源头提升优果率。乡政府派技术员下来指导,下什么肥料比较好,要怎么处理比较好,今年你看中心把它除掉,它就长在四周,你看这么大,这么漂亮。
今年来,诏安青梅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大打“富硒健康”牌,“诏安青梅”国际市场行情一路看涨。今年第一季度,诏安共出口青梅产品6141吨,同比增长33%。
作为“中国青梅之乡”,诏安是全国最大的青梅种植、加工、出口创汇基地。近年来,诏安突出“富硒健康”特色,强化青梅生产战略联盟、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组织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农业合作+基地+标准化”现代农业生产加工组织形式,打造高效管理体系,致力把青梅推出国门;帮助企业收集目标市场技术标准,改进生产工艺,积极开拓东南亚、香港等市场。
据厦门海关统计,2023年,诏安县累计出口青梅制品1.4万吨、货值9.2亿元,同比增长15.3%、22.3%,成为全国青梅制品出口创汇最多的青梅主产县区。诏安青梅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达13.3万亩,年均总产量约10.5万吨,在经过长期的选育后,形成了白粉梅、青竹梅、大水梅等优良品种。
为了进一步帮促辖区优势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厦门海关从源头提升产品安全质量,帮助企业完善青梅产品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产品溯源体系;指导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创新优质产品,突破以粗加工为主的产业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青梅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年份 | 出口量 | 同比增长率 | 货值 | 同比增长率 |
---|---|---|---|---|
2022年 | 1.2万吨 | 10% | 8.5亿元 | 15% |
2023年 | 1.4万吨 | 15.3% | 9.2亿元 | 22.3% |
绿色壁垒下的坚守与创新
手工采摘与科技创新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诏安县青梅产业在坚守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未来,诏安将继续发挥“中国青梅之乡”的品牌优势,推动青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