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养鸡误区:盲目追求高产

肉鸡养殖场在保温的前提下,常存在这样的误区--不敢通风,特别是在3周龄左右时因担心鸡群受凉感冒而忽视了通风换气,结果造成了鸡舍内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刺激鸡呼吸道上皮黏膜细胞,使鸡呼吸道黏膜、肠道黏膜以及生殖系统黏膜受到损伤。

养鸡误区:盲目追求高产

肉鸡养殖中的通风误区

误区一:滥用饲料添加剂、过早催产

养鸡养殖户将饲料添加剂胡乱添加,视为能提高生长发育的万能药,不根据科学的配置而滥用,是药三分毒,只有合理的添加才能促进生长发育,滥用添加剂只能增加鸡饲料成本,又破坏了各种营养物质原有的平衡,得不偿失!

误区二:一把谷子一把米,有啥就喂啥

因此,放松饲养管理,散养鸡随处可见。

过勤添料会导致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失衡,从而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其营养需求,定时定量的添料,突然换料会影响鸡的生长,更换饲料时要有一个过渡阶段。如果突然更换饲料,容易引起鸡的应激反应,有时甚至会造成死亡。

误区四:病鸡与健康鸡混养、重疫苗预防,轻卫生消毒

病鸡与健康鸡混养。鸡群中一旦出现病鸡,不能及时将病鸡剔除隔离,而是与健康鸡在同一圈舍内混养,很容易造成疫情传播、蔓延。我们应及时的将病鸡与健康鸡分离开,防治疾病扩散。重疫苗预防,轻卫生消毒。养鸡户一般都能对鸡的疫病进行预防,但对鸡舍卫生不太注意,给各种传染病的发生留下隐患。所以幼鸡苗进入养殖场之前,应对鸡舍进行全面消毒方可引种。

误区五:不注意淘汰低产鸡

造成饲料浪费,影响养鸡的养殖效益,对鸡群中的弱小鸡、残疾鸡以及老龄低产蛋鸡应及时淘汰处理,避免养殖成本的增加。从而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养殖局面。

误区六:盲目引种

不少养鸡户有品种越新越好的思想,盲目追求新品种和多品种,而不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情况、饲养条件以及市场的需求情况。不考虑引进品种对是否对这些外在因素适合适应,还有部分养鸡户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了幼鸡苗的质量。殊不知养鸡的过程中,选种是关键。鸡苗才是养鸡场的前景和未来。

夏季不能给予充足的饮水引起鸡只脱水,冬季不注意鸡舍通风引起鸡的煤气中毒,因饲养密度过大造成压死、人为踩死等,都是农户养鸡需注意的问题。 农户养鸡应该走出这些误区,选购健康、高产纯正的配套系,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给以稳定、充足、平衡的全价饲料,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搞好综合性消毒卫生工作,减少饲料损耗,及时淘汰劣质鸡和低产鸡。

为了提高温度不惜多点火炉,为了提高温度把所有通风之处全都堵严,而且不少人用大量塑料薄膜堵门窗、吊顶、挂帘。还有很多人投大量资金修盖塑料大棚,这本是好事,一点通风孔也不留,这就不对了,结果造成严重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

许多养殖户认为高蛋白饲料喂鸡就会高产蛋、多长肉,故配料时鱼粉、豆饼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添加的量都很高。

误区 解决方法
不敢通风 合理控制通风换气,确保鸡舍空气质量
滥用饲料添加剂 科学合理添加,保持饲料营养平衡
病鸡与健康鸡混养 及时隔离病鸡,防止疫情扩散
不注意淘汰低产鸡 及时淘汰低产鸡,降低养殖成本
盲目引种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市场需求和饲养条件的品种
忽视断喙引起啄癖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啄癖发生
片面注意升温保暖 合理控制温度,确保鸡舍空气质量
盲目追求高蛋白料 科学搭配饲料,满足鸡的营养需求
忽视鸡舍通风与光照 合理控制通风与光照,确保鸡舍环境舒适


养鸡误区:盲目追求高产,忽视鸡舍通风与光照。已经明确了,接下来是高产鸡舍需通风照明,案例先行。。

在肉鸡养殖的过程中,保温与通风的平衡是关键。只是,许多养殖户在追求保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通风的重要性。以下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这一常见误区。

案例一:忽视通风导致鸡群健康受损

养鸡误区:盲目追求高产

某养殖户在鸡舍内发现病鸡后,没有及时将其隔离,而是与健康鸡混养在一起。结果,病鸡的病原体迅速传播,导致整个鸡群感染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某养殖户为了追求新品种,盲目引进了多个品种的鸡苗。只是,这些品种并不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导致鸡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最终影响了养殖效益。

某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没有及时淘汰低产鸡,导致饲料浪费,增加了养殖成本。同时,低产鸡的存在也影响了鸡群的整体生长速度和产蛋率。

案例六:片面追求高蛋白饲料,忽视营养平衡

以上案例表明,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合理通风、科学配比饲料、严格卫生消毒、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及时淘汰低产鸡、保持营养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