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草莓革腐病是草莓种植中常见的病害

因为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草莓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只是,连年种植导致草莓病害发生加剧,尤其是革腐病,对草莓质量和产量影响显著。

草莓革腐病是草莓种植中常见的病害

一、症状

部位 症状
根 发病,病根从外向里变黑,呈现革腐状。
果实 被害果实呈淡褐色水烫状斑,病部褪色失去光泽,手感皮革状发硬,湿度大时果面长出白色菌丝。
匍匐茎 匍匐茎发干萎蔫,最后干死。

二、病原菌

引起草莓革腐病的病原菌是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的恶疫霉,菌丝无色,有分支,不分隔,孢子囊顶生,近球形或卵形。

  • 土壤及种苗:土壤中存在菌源,草莓繁殖材料带菌。
  • 气候条件:中温型病害,5月中下旬温度回升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 栽培因素:病田连作或重茬,排水不畅的地块及夜潮地易发病。

四、防治方法

  • 建立无病繁苗基地,实行统一供苗。
  • 整平土地、沟渠相通、防止积水。
  • 生长期间一旦发病,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可用64%杀毒矾、黄腐酸盐等进行灌根,用72.2%的普力克600倍药液、72%克露600倍药液等进行叶面喷布。

草莓革腐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病原菌、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降低草莓革腐病的发生,确保草莓产量和品质。

草莓种植的甜蜜挑战:革腐病的困扰

因为草莓种植面积的扩大,一种名为革腐病的病害逐渐显现出其破坏力。这种病害不仅影响了草莓的口感和外观,更严重时甚至导致整株草莓死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深入一线,探索有效的防治策略。

草莓革腐病是草莓种植中常见的病害

革腐病的识别:症状与病原

革腐病主要侵害草莓的根和果实。根部症状表现为病根变黑,质地变硬,呈革腐状;果实上则出现淡褐色斑点,病部迅速蔓延,导致果实失去光泽,手感发硬。病原菌为恶疫霉,适宜生长温度在10-30℃之间。

防治策略:从源头入手

针对革腐病的防治,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无病繁苗基地,确保种苗的健康。优化种植结构,避免连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此外,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排水良好,降低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山东莱州的草莓种植园,我们见证了革腐病防治的成功案例。该园在2019年遭受了严重的革腐病侵袭,导致草莓产量大幅下降。经过一年的努力,通过实施上述防治措施,2020年该园的革腐病发生率显著降低,草莓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恢复。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无病繁苗基地,实行统一供苗;整平土地,确保排水畅通;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杀毒矾、普力克等药剂进行灌根和叶面喷施。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草莓健康生长

因为科技的发展,未来草莓革腐病的防治将更加精准和高效。生物防治、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将为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我们期待,通过科技的力量,让草莓的甜蜜之旅更加顺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