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施肥技术,关注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需求平衡
紫云英,这片土地上的一抹生机,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和对土壤的深厚情感,为我们演绎了一场施肥与生长的和谐交响曲。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紫云英的施肥技巧,以及如何实现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需求的完美平衡。
紫云英:土壤的绿色守护者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是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一种绿肥作物。它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的显著效果。只是,要想让紫云英发挥最大的作用,施肥技术的运用至关重要。
紫云英施肥技巧全解析
基肥
基肥是紫云英生长的基础,一般采用磷肥,在晚稻第二次中耕时施用,每亩施15-20公斤。同时,猪牛粪草等有机肥料也是晚稻的穗肥,也是紫云英的基肥。
采用磷肥、钼肥拌种,可促使齐苗、壮苗,提高鲜草产量和植株养分含量。钙镁磷肥拌种,每亩以5-7.5公斤为宜。若用根瘤菌与磷肥同时拌种,磷肥能促进根瘤的形成和发育,增产效果更显著。
紫云英冬前追肥,能增加养分,保温防冻,促进早发。在磷素营养不足时,进行根外追磷,对种子产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晚稻收割后要及时追肥,一般每亩追施磷肥15公斤左右,少量钾肥或草木灰拌入畜粪等,以保证紫云英对磷钾肥养分的需要。
通过土壤样品分析,了解土壤肥力状况,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产前提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适用比例,实现精准施肥。
施肥项目 | 施肥方法 | 施肥量 |
---|---|---|
基肥 | 磷肥 | 15-20公斤/亩 |
种肥 | 磷肥、钼肥 | 5-7.5公斤/亩 |
追肥 | 磷肥、钾肥 | 15公斤/亩 |
根外追肥 | 过磷酸钙 | 0.5%溶液,三次 |
回顾完紫云英施肥技术,关注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需求平衡。的内容,下一步是紫云英精准施肥,土壤营养平衡之道。。
紫云英,一种常见的绿肥作物,其翻压还田后,对土壤肥力和水稻施肥技术产生了显著影响。自2009年起,苍南县在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项目区,通过连续种植紫云英并翻压还田,经过5年的项目实施,地力得到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
紫云英冬前追肥,早施比迟施更有效。春季追肥以“雨水”至“惊蛰”这段时间为宜,一般每亩用人畜粪尿50-100公斤兑水泼施或用尿素3.5-4公斤撒施或兑水泼施。在花蕾期喷施硼、钼等,不仅能促进植株生长,提高鲜草产量,还有保花保荚的作用,对种子产量也有一定影响。
精准施肥技术的实践与成效
精准施肥技术通过土壤样品分析,了解土壤肥力状况,从而实现精准施肥。在等氮投入条件下,设置稻秆、紫云英联合还田与化肥不同配比6个处理,稻秆与紫云英二者氮素投入总量分别占农田总氮投入的0%、20%、40%、60%、80%与100%。结果显示,连续进行稻秆和紫云英联合还田有效提高了黄泥田土壤肥力质量及水稻氮素利用率。
平衡施肥:有机肥料与化肥的合理搭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