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细菌性疫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症状为叶片出现黄色斑点
作者:农科行者•更新时间:4小时前•阅读3
症状 | 发病规律 | 防治方法 |
---|---|---|
在叶缘处产生绿色油渍斑,后发展为红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因为病情发展,病斑连片。 | 病原细菌可以在种子内和黏附在种皮上越冬,借风、雨、昆虫传播,从寄生气孔、水孔、虫口侵入。高温高湿、叶片结露、雾大时病重,田间管理不当、排水不良、肥力不足、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势弱,发病亦重。 | 种子消毒:选用无病种子,不能确定种子是否带菌时应进行种子消毒。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捞出放在凉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12小时。 |
茎蔓感病后产生凹陷红褐色长斑,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病斑上部叶片枯凋。 | 高温高湿、叶片结露、雾大时病重,田间管理不当、排水不良、肥力不足、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势弱,发病亦重。 |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细菌快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消菌灵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或60%琥铜•乙铝•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菌剂“401”8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天1次,连喷2~3次。 |
豆荚感病后,产生稍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潮湿时,病部有无色透明的菌脓溢出。 | 高温高湿、叶片结露、雾大时病重,田间管理不当、排水不良、肥力不足、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势弱,发病亦重。 | 农业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加植株通风透光度,避免田间积水,不可大水漫灌。 |
扁豆细菌性疫病的症状
- 在叶缘处产生绿色油渍斑,后发展为红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因为病情发展,病斑连片。
- 茎蔓感病后产生凹陷红褐色长斑,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病斑上部叶片枯凋。
- 豆荚感病后,产生稍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潮湿时,病部有无色透明的菌脓溢出。
- 病原细菌可以在种子内和黏附在种皮上越冬,借风、雨、昆虫传播,从寄生气孔、水孔、虫口侵入。
- 高温高湿、叶片结露、雾大时病重。
- 田间管理不当、排水不良、肥力不足、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势弱,发病亦重。
- 种子消毒:选用无病种子,不能确定种子是否带菌时应进行种子消毒。
-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细菌快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消菌灵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或60%琥铜•乙铝•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菌剂“401”8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天1次,连喷2~3次。
- 农业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加植株通风透光度,避免田间积水,不可大水漫灌。
解释完扁豆细菌性疫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症状为叶片出现黄色斑点,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的意义,再解读扁豆疫病防治策略研究与应用。
一、病害概述与症状识别
扁豆疫病,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对扁豆的生长影响极大。识别病害症状是防治的第一步。在叶缘处,疫病初期表现为绿色油渍斑,随后病斑变为红褐色,周围出现黄色晕圈。因为病情的加剧,病斑会连片扩散。茎蔓感染后,会出现凹陷的红褐色长斑,严重时病斑环绕茎一周,导致上部叶片枯萎。豆荚感染后,会产生稍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潮湿环境下,病部还会溢出无色透明的菌脓。二、发病规律与传播途径
扁豆疫病的病原细菌可以在种子内及种皮上越冬,通过风、雨、昆虫等途径传播。病原体通常从植物的气孔、水孔或虫口侵入。高温高湿、叶片结露、雾大时,病害尤为严重。田间管理不当、排水不良、肥力不足、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势弱等因素也会加剧病害的发生。三、防治策略与案例分享
1. 种子消毒
选择无病种子,若不确定种子是否带菌,应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捞出冷却,晾干后播种;或用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12小时。2. 农业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加植株通风透光度,避免田间积水,不可大水漫灌。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天一次,连喷2~3次。 在我国某地区,一农户种植的扁豆遭受了严重的疫病侵袭。通过实施上述防治措施,该农户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了种子消毒,并加强了田间管理。同时,按照推荐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最终控制了病情,减少了损失。五、未来展望
因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扁豆疫病的防治应更加注重综合防治策略。建议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防治措施,确保扁豆产量和品质。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