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低产园改造:分析原因
杏树,作为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果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只是,部分杏树园由于管理不善、品种退化等原因,出现了低产现象。如何有效改造低产杏树园,提高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杏树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杏树低产的主要原因
1. 品种本身丰产性差
由于品种内在的遗传物质作用,不同品种的丰产性存在差异。部分品种本身丰产性较差,导致产量不高。
2. 土壤肥力不足
土壤肥力是影响杏树产量的重要因素。部分杏树园土壤贫瘠,缺乏必要的养分,导致树势衰弱,产量降低。
3. 树势衰弱
树势衰弱会导致病虫害增多,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常见的病虫害有:多毛小蠹虫、蚜虫、蚧壳虫、杏仁蜂、杏树腐烂病、杏树流胶病等。
栽培管理不当,如修剪不合理、施肥不科学、灌溉不及时等,都会导致杏树产量降低。
施肥时间主要在早秋或早春施入,一般以秋施基肥为主。施肥量按“斤果斤肥”的标准施入。施肥后灌封冻水。
在深翻杏园的基础上采取腐熟的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配合施入,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施入,基肥和追肥配合施入。
每年灌水不得少于3次,即在开花前浇1次水,以保证树体开花整齐一致,以利于新梢生长,提高坐果率;杏果硬核期和5月下旬的花芽分化期,是杏树需水的临界期,干旱会引起大量生理落果,影响第2年的花芽形成;结合施基肥,入冬前灌封冻水,提高花芽抗寒力和花芽分化质量。
4. 更新复壮
更新复壮主要根据杏树的环境、管理水平、树龄、树势等,采取不同程度的更新措施。如强度更新、中度更新、轻度更新等。
5. 消灭杂草
杏树生长季节,不仅要有良好的通气状况、光照条件,还要有干燥的空气环境。灭草除荒是改善环境、促使老树复壮的重要措施。
三、案例分析
为尽快改变我县杏树生产管理落后的状况,我们于2000-2003年开展了山地成龄杏树低产园改造技术推广试验。实施丰产措施后,成龄杏树低产园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逐年大幅度提高。栽培技术2000年平均每公顷产量6045千克,产值18135元。年平均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实施丰产措施前提高5.3倍和9.6倍。
杏树低产园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土壤、树势、病虫害、栽培管理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通过科学合理的改造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杏树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年份 | 产量 | 产值 |
---|---|---|
1995年 | 1145 | 7120 |
2000年 | 6045 | 18135 |
2003年 | 8370 | 26520 |
一、土壤改良,为杏树生长注入活力
二、科学灌溉,保障水分供应
杏树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开花前、硬核期和花芽分化期。建议每年至少灌水三次,以保持树体健康。干旱季节,可以通过树下地面覆草来保持土壤湿度。2000-2003年间,我们在山地成龄杏树低产园改造中,实施了一系列灌溉措施,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实现了经济效益的飞跃。
三、病虫害防治,守护杏树健康
对于低产杏树园,特别是开始进入盛果期的幼树园和低产老杏树园,需要采取更新复壮的措施。这包括强度更新和弱度更新。强度更新适用于衰老严重的杏树,而弱度更新则适用于盛果期杏树。通过修剪、回缩、疏除等措施,可以改善树冠内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促进新枝条的生长。
杏树生长季节,消灭杂草是优化生长环境的重要措施。杂草不仅影响光照,还可能引发病虫害。通过合理施肥和灌溉,结合除草,可以有效减少杂草对杏树生长的影响。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不仅能够提升杏树的产量和品质,还能为杏树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改造方法,为杏农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