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洋葱烂头病是洋葱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洋葱,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是,洋葱烂头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洋葱的产量与品质。本文将从洋葱烂头病的成因、传播途径、症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洋葱烂头病是洋葱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洋葱烂头病的成因

成因 描述
品种抗病性差 部分洋葱品种对烂头病的抗性较弱,容易感染。
栽培措施不当 如施肥不当、田间管理不善等。
营养不均衡 如缺氮、缺钙等,导致洋葱生长不良,抗病力下降。
伤口感染 在田间管理、收获、运输等过程中,洋葱容易受到机械损伤,为病原菌的侵入提供途径。
叶鞘松动进水 在洋葱生长后期,叶鞘松动,雨水进入鳞茎内部,导致病原菌感染。
  • 病原菌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经风雨、昆虫或流水传播。
  • 通过肥料、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
  • 经葱地种蝇幼虫传病。

洋葱烂头病的症状表现为鳞茎内部鳞片腐烂、外部鳞片腐烂、叶鞘腐烂等。具体症状如下:

  • 鳞茎内部鳞片腐烂:发病初期,鳞茎内部鳞片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整个鳞茎腐烂。
  • 外部鳞片腐烂:鳞茎外部鳞片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导致鳞片腐烂。
  • 叶鞘腐烂:叶鞘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导致叶鞘腐烂。
  1. 选用抗病品种。
  2.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排水良好。
  3.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
  4.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防治。
  5. 采用化学防治,如喷洒杀菌剂等。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2、营养均衡洋葱生育前期是需氮高峰期,若缺氮则营养体小,鳞茎成熟度低,产量下降;若施氮过多,则导致洋葱组织柔软,增加病菌侵染机会。进入鳞茎膨大期,若氮吸收过剩则表现出缺钙,导致根部和生长点发育受阻,影响鳞茎的膨大和品质,引发内部鳞片腐烂和外部鳞片腐烂;若是磷吸收过剩,则外部也会导致心腐,肌腐和根腐。1.2-3伤口感染在洋葱的田间管理,收获,剪头,晾晒,运输,贮藏过程中,葱头极易受到机械损伤而产生伤口,同时葱地种蝇的幼虫在地下蛀食鳞茎也会造成伤口。因此应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防蛆应在定植前将幼苗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或50%辛硫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醋乳油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2、侵染性病害引起“烂头”

1.1品种抗病性差洋葱品种间抗病性具有明显的差异,选用不抗病的品种如:福佳、5号、金状元等易引起“烂头”。生产上应优先选用抗病品种,如:卡木依、空知黄、福星、东科苹果洋葱、科士特、大庆黄皮;然后是较抗病的品种,如:纽约早生,金矿2、3、5号,泉州黄金玉葱。

2.2洋葱颈腐病症状:病原为葱属葡萄孢,属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鞘和鳞茎的颈部,先产生淡褐色大块病斑,后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湿度大时病斑上长满灰色霉状物,后期可在鳞茎表皮下产生黑褐色片状菌核。贮藏期在颈部或肩部呈现淡褐色变软凹陷斑,鳞片间有灰色霉层,最后形成许多黑色小菌核,有时与软腐病混发。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鳞茎中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腐生,通过肥料、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后经伤口侵入。葱地种蝇幼虫也可传病。低洼地、连作地、徒长植株易发病。

一、洋葱品种抗病性差异显著

洋葱烂头病是洋葱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二、营养不均衡诱发病症

洋葱软腐病、颈腐病等侵染性病害是导致洋葱烂头的主要原因。这些病害传播途径广泛,从土壤、肥料、雨水到昆虫,都有可能成为病原的载体。

四、田间管理不当加剧问题

田间管理不善,如疏于排水、通风,以及收获、剪头、晾晒等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洋葱烂头病的发生和蔓延。

五、综合防治方案

1. 选择抗病品种,如卡木依、空知黄、福星等。

2. 注意土壤消毒,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

3. 合理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

5. 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害发生。

携手共克时艰,洋葱种植未来可期

洋葱烂头病是洋葱种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通过深入了解病症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相信,洋葱种植产业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