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侵害叶片、花和果实
作者:花艺墨客•更新时间:6小时前•阅读4
草莓白粉病,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却可能成为草莓种植户心中的噩梦。它不仅侵害草莓的叶片、花和果实,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在严重时导致全株死亡。
草莓白粉病的危害
发生特点
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15~22℃。湿度在80%以上时,病害容易发生。
草莓白粉病主要侵害草莓的叶片、花和果实。叶片受害初期呈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随后叶背斑块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呈红褐色,叶缘萎缩、焦枯。花染病后,花瓣或变为红色,导致花蕾不能完全开放,幼果染病后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萎缩,成果染病后会出现一层白毛,而且会着色不均,严重影响到果实品质和食用价值。
1. 草莓品种的选择: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预防草莓白粉病的关键。
2. 轮作:合理轮作可以降低病原基数,减轻病害的发生。
3. 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病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4. 施肥: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防治措施 | 具体方法 |
---|---|
农业防治 |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株和病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
药剂防治 |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
物理防治 | 利用高温闷棚法进行防治,即在发病季节,将棚内温度控制在45℃以上,持续3小时,可有效杀灭病原菌。 |
清除病原体草莓大棚周边如有白粉病易感植株,要及时清理干净,烧掉或深埋,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化学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结合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使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这些药剂能够干扰病菌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病害的发展。
案例分享:草莓种植户的防治实践
位于我国某地的草莓种植户李先生,曾深受草莓白粉病的困扰。通过采用上述防治方法,李先生成功控制了病害的蔓延。
通过这些措施,李先生的草莓园白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明显提升。
因为科技的进步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高效、环保的防治措施,为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