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鸵鸟需关注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环境适应和繁殖技术
作者:种植妙人•更新时间:5小时前•阅读3
在农业的广阔天地中,鸵鸟养殖正以其独特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关注。只是,要想真正养好鸵鸟,我们需要关注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环境适应以及繁殖技术这四个关键方面。
一、场址选择及栏舍设计
新建鸵鸟场址要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便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位置,土质以沙土或沙壤土为最好。场区要能够提供充足而又清洁的饮水。鸵鸟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容易受惊和引起应激反应。因此,鸵鸟场周围环境要安静,最好要绿化,使鸵鸟生活在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
二、鸵鸟的饲料供应
鸵鸟的食性较广,对各种牧草饲料和多种块根块茎类、蔬菜等均可采食。饲养过程中,精饲料供应可划为七个阶段,即雏鸵鸟,小鸵鸟,生长鸵鸟,育肥鸵鸟,后备鸵鸟,维持和产蛋鸵鸟。各阶段的营养水平要求不同,饲料的配比也不同。但都以食草为主。
阶段 | 特征 | 管理要点 |
---|---|---|
雏鸵鸟 | 抵抗力较低 | 注意保温、保持适宜的生活状态 |
小鸵鸟 | 开始独立觅食 | 逐步调整饲料配比,提高饲料质量 |
生长鸵鸟 | 生长发育迅速 | 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适当的活动空间 |
育肥鸵鸟 | 体重增加显著 | 调整饲料配比,保证肉质优良 |
后备鸵鸟 | 性成熟开始 | 适时进行选种、配对 |
产蛋鸵鸟 | 产蛋量大 |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蛋品质量 |
四、鸵鸟常见疾病及防治
鸵鸟由于驯化时间不长,抗病能力极强。但在养殖过程中,仍需注意饲料的质量,防止鸵鸟因食用霉变食物而感染霉菌中毒。同时,青饲料木质化严重,容易造成鸵鸟消化系统疾病。另外,避免鸵鸟外伤发生的可能性也非常重要。
鸵鸟对环境适应性强,但新养殖场地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需要逐步调整,使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雏鸵鸟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在50%~75%的范围内为宜。因为雏鸵鸟日龄的增长,对湿度的要求就不太严格。
选购鸵鸟时要注意系谱档案和血缘选配。系谱档案详细记录了鸵鸟的来源、品种、性别、年龄、双亲及自身的主要生产性能。可以据此了解鸵鸟的生产性能及血缘并进行合理的血缘选配。此外,还要观察鸵鸟的健康状况,确保所选鸵鸟具备良好的遗传基础和健康状况。
新建鸵鸟场址需挑选地势较高、排水顺畅、光照充足、通风条件好的地方,沙土或沙壤土为佳。场区需保证清洁水源充足。鸵鸟对环境刺激敏感,易受惊吓和应激反应,因此场区需安静,并绿化以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 种鸵鸟的人工饲养应根据其营养需求提供平衡的日粮。饲料配制需根据种鸵鸟对钙、磷的需求,雌鸵鸟产蛋期钙、磷需求量大,同时需注意脂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碘、铁、锌的补充。 雏鸵鸟抵抗力较低,温度变化或环境突变易引发疾病,需常观察雏鸟活跃度,快速调整环境温度。雏鸟饲养密度初定为每平方米5-6只,随日龄增加逐渐降低,3月龄时每只至少需2平方米活动空间。雏鸟时期呼吸道感染疾病易发,管理不可松懈。 鸵鸟饲养过程中,精饲料供应可分为七个阶段:雏鸵鸟、小鸵鸟、生长鸵鸟、育肥鸵鸟、后备鸵鸟、维持和产蛋鸵鸟。各阶段营养水平及饲料配比不同,但都以食草为主。 人工饲养的鸵鸟若管理不当,易因营养不足及卫生防疫措施不足而发病,造成经济损失。野生的鸵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可适应粗糙饲料而少发病。繁殖选种与配对技术需合理,以提升后代品质。 选购鸵鸟时,注意系谱档案和血缘选配。系谱档案记录了鸵鸟的来源、品种、性别、年龄、双亲及主要生产性能,有助于了解生产性能和进行血缘选配。观察鸵鸟的健康状况,包括肌肉丰满、无裸露骨骼、全身无伤残、步态平稳等。七、粪便观察
健康鸵鸟粪便呈暗绿色,细腻,消化良好,排尿量大,尿液透明,有少量白色尿酸盐。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