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辽宁省喀左县中三家镇大棚地栽杏鲍菇产业蓬勃发展

喀左县中三家镇,这个位于辽宁省的美丽小镇,近年来以其独特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吸引了广泛关注。其中,大棚地栽杏鲍菇产业更是异军突起,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新亮点。

辽宁省喀左县中三家镇大棚地栽杏鲍菇产业蓬勃发展
项目 内容
种植面积 500余亩
产量 每年约1000吨
带动就业 超过500人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从低效棚到高效产业的华丽转身。过去,镇内许多低效棚和闲置棚长期闲置,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喀左县中三家镇党委、政府决定将大棚地栽杏鲍菇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抓手。

2013年11月,镇党委、政府拿出了近30万元资金,支持镇内低效棚和闲置棚大搞棚内地栽杏鲍菇。他们还利用本镇朝阳健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的废弃菌棒,进行再利用,既减少了浪费,又降低了种植成本。

在种植技术方面,喀左县中三家镇引进了先进的菌棒栽培技术,实现了从菌棒到成品菇的全程自动化生产。此外,他们还邀请了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种植过程的顺利进行。

如今,喀左县中三家镇的大棚地栽杏鲍菇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据统计,目前该镇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年产量约1000吨。这一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家的暖棚65延长米,属低矮老旧棚,以前冬茬棚内温度低,蔬菜冻害严重,全年收入顶多也就3000元。”村民肖辉贤笑着说,“2014年好多了,镇里号召我在棚内地栽杏鲍菇,不但供给菌棒和技术,还管销路,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仅一茬就给我带来了6000余元的收入。”

山西奥格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喀左县中三家镇大棚地栽杏鲍菇产业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该公司大力发展菌菇特色种植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6000万元建成了日产2万棒流水线、10栋标准化鲜菇生产车间、1400平米冷库、1500平米原料库,形成了年产食用菌5000吨的生产能力。

喀左杏鲍菇的崛起之路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

喀左杏鲍菇的兴起,离不开独特的产业模式。党支部作为领导核心,合作社作为纽带,农户则是产业的基础。这种“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使生产、销售和利益分配更加合理,提高了整体效益。

辽宁省喀左县中三家镇大棚地栽杏鲍菇产业蓬勃发展

种植基地的兴旺景象

在喀左县中三家镇程兴隆村的设施食用菌小区,一派繁忙景象。21座大棚里,双孢菇正在采摘。这个小区占地50亩,是当地食用菌产业的一大亮点。蘑菇大棚内,温暖湿润,菌棒整齐排列,电子定时洒水器正在向蘑菇洒水。

农民的丰收喜悦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杏鲍菇产业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还带活了相关产业。蘑菇大棚内温暖的气候,吸引了众多的经销商前来采购,很多菌农的杏鲍菇喜获丰收。而且,杏鲍菇需要装袋,带动了包装袋、纸箱、泡沫箱以及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因为产业的不断发展,喀左杏鲍菇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未来,喀左杏鲍菇将继续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