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蝗虫养殖需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料

蝗虫养殖,作为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农业活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是,要想养殖出健康、肥美的蝗虫,温度、湿度和饲料等因素至关重要。

蝗虫养殖需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料

温度控制

蝗虫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25℃至30℃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蝗虫的生长速度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当气温高达35℃以上时,就要对养殖棚进行遮荫,适当洒水供应水分,以降低棚内温度。

蝗虫对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湿度范围为60%-80%。在阴雨天气,应当遮盖养殖棚,以防地面过于潮湿,导致蝗虫死亡。

饲料选择

蝗虫的饲料来源广泛,禾本科植物如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东亚飞蝗的采食范围很广,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等也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

在给飞蝗采集食物时,要避免采用带农药的食物。如有疑虑,可以在水中清洗后再进行喂养。对于初养户,可以从养殖场或养殖户那里购买种源,引进蝗虫或卵均可。

蝗虫养殖技术探秘

阶段 管理要点 注意事项
幼虫管理 种植玉米、小麦、谷子等作物作为开食饲料 减少幼蝗虫的死亡率,加快其生长速度
成虫管理 保证饲料充足,供足鲜草,加快生长 蝗虫每蜕一次皮为一龄,应精心管理
产卵管理 保持棚内湿度15%左右,供应充足食物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渐变粗长,此时要为雌蝗提供充足的食物
孵化管理 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 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


把蝗虫养殖需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料,以提供健康生长环境。说完之后,再来分析蝗虫养殖:打造生态养殖新模式。

夏日的炎热高温对蝗虫养殖提出了特殊要求。当气温超过35℃时,养殖棚需进行遮荫处理,通过在纱网或棚内洒水来调节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是蝗虫健康生长的关键,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可能造成蝗虫死亡。

蝗虫养殖需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料
  • 温度控制:蝗虫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至30℃。在此温度区间内,蝗虫生长迅速,饲料转化率高,经济效益最佳。
  • 食物选择:东亚飞蝗的采食范围广泛,喜食芦苇、茅草、玉米、小麦等植物。
  • 幼虫管理:蝗虫幼虫期采食量小,应提前在棚内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作为蝗虫的开食饲料,减少死亡率,加快生长速度。

蝗虫的养殖与管理是一个细致的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食物采集:采集食物时,需避免使用带农药的植物,以防蝗虫中毒。如有疑问,应先清洗后再喂养。
  • 种源购买:初养户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那里购买蝗虫或卵。需要注意的是,蝗虫养殖属于特种养殖,在没有订单和可靠销路时需谨慎养殖。
  • 蝗虫管理:蝗虫孵化后,需在10-15天内孵化完毕。幼蝗孵出后,7天脱一次皮,共脱5次皮后变为成虫,再过50天,成虫即可销售或留种产卵。

三、蝗虫对食物的喜恶与天敌

蝗虫对食物的喜好与其天敌有关。蝗蝻期喜食鲜嫩植物,而三龄以上的蝗虫食量增大,需保证食物充足。同时,应注意防雨,以防蝗蝻被淹死。在养殖过程中,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也是关键因素。

蝗虫的天敌包括蚂蚁、蝼蛄等,它们会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因此在养殖棚内需消灭这些天敌。

蝗虫养殖的关键技术包括场地选择、种卵孵化、蝗卵的发育、孵化和管理等。

  • 场地选择:应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僻静的地方,东西走向,棚养。场地略高出周围地面,远离农药喷施区域。
  • 种卵孵化:蝗虫卵孵化温度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蝗卵孵化过程中需轻拿轻放,避免碰破。
  • 蝗卵的发育、孵化和管理:蝗卵发育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量15%~18%。蝗虫孵化后,需提供适宜的食物和生长环境。

因为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蝗虫养殖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养殖业。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未来,蝗虫养殖有望在生态养殖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