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鸵鸟养殖面临冬季低温挑战,需采取措施确保其安全越冬
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鸵鸟以其独特的生存能力而闻名。只是,当冬季来临,这些高大的鸟儿也面临着低温带来的挑战。如何确保它们安全越冬,成为了非洲鸵鸟养殖户亟待解决的问题。
成鸟越冬策略
要点 | 具体措施 |
---|---|
适宜的居住空间 | 为成鸟提供约12平方米的空房,容纳一组鸵鸟。 |
避免加热设备 | 不要使用炉子或暖气,以免降低鸵鸟的抗寒能力。 |
地面垫料 | 使用锯末子、玉米秸、大豆秸、稻草等,厚度约10厘米。 |
值得注意的是,玉米秸不用切碎,大豆秸和稻草最好用铡草机切碎。在摆放玉米秸时,要将根朝墙,避免划伤鸵鸟脚。
雏鸟越冬时,晚间睡觉处垫料要切碎,草秸长约3.3厘米左右,垫约10厘米厚。白天雏鸟运动场处垫沙子或炉灰,沙中的石子或炉灰块直径不超过1厘米为宜。
要点 | 具体措施 |
---|---|
室内温度 | 4月龄以上雏鸟最佳室内温度在15℃以上。 |
饲料添加 | 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AD3粉,以补充日光照射不足。 |
湿度控制 | 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保持空气新鲜。 |
在冬季,雏鸟越冬最重要的问题是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入冬时没有必要室内加温,但因为天气越来越冷,室内就要用煤炉取暖。炉子周围要设置防护栏,以免雏鸟烫伤。
温度、湿度和通风
温度、湿度和通风是雏鸟越冬的关键因素。加温要稍高一些,这样通风后温度就适宜了。通风最好用鸟舍房顶的专用排气孔或用烟窗开口后当排气孔,可使得既排出浊气又不会使室外凉风直接侵袭雏鸟,又可以降低湿度。
饲料中还可以加一些酶制剂,这样可大量减少室内臭气的产生。必要时可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开窗通风,湿度在50%~60%之间为好,人在鸟舍中感觉到空气新鲜、无浊气味最好。
非洲鸵鸟越冬:创新保温技术保障
经过多年的驯化,成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抗寒能力。冬季,成鸟需有一间约12平方米的空房,容纳一组鸟过冬。房子内无需使用炉子或暖气加热,以免降低成鸟的抗寒能力。地上的垫料可用锯末子、玉米秸、大豆秸、稻草等,内垫10厘米厚即可。但需注意,玉米秸不用切碎,大豆秸和稻草最好用铡草机切碎,以防鸵鸟吃下整根干草秸造成肠梗阻。在垫玉米秸时,要将根朝墙,避免划伤鸵鸟脚。每天早晨,根据鸵鸟的表现确定外出时间,活动自如时可早出晚归。若鸵鸟哆嗦集堆,不愿出屋或朝房子方向拥挤,则需晚放早归。雪天过后,要扫除积雪后再放鸟。饲料方面,冬季成鸟的精料与夏季相同,可加用冻白菜、萝卜、芥菜叶等冻菜,不宜化开再切碎饲喂,以免影响鸵鸟进食。
非洲鸵鸟冬季不产蛋,因此越冬时主要考虑成鸟和雏鸟的养殖。针对不同阶段的鸵鸟,养殖户们采取了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越冬技巧。在雏鸟越冬方面,注重温度、湿度和通风的综合考虑,确保雏鸟健康成长。在成鸟越冬方面,充分利用鸵鸟的抗寒能力,科学设置养殖环境,确保成鸟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季。这些创新保温技术的应用,为非洲鸵鸟养殖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养殖户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