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鹌鹑鸟养殖技术涉及育雏管理,需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农业领域中,鹌鹑鸟的养殖因其高效益和低风险而备受关注。只是,要想在鹌鹑养殖中取得成功,掌握育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鹌鹑鸟养殖技术涉及育雏管理,需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一、育雏前准备工作

在开始育雏之前,一系列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对食槽、水槽及育雏室的清洗与消毒,准备饲料、药物及工具,以及保温设备的调试。

项目 具体内容
食槽 清洗并消毒,确保无残留物
水槽 清洗并消毒,确保水质清洁
育雏室 彻底清洁,消毒,保持通风
饲料 准备适合雏鹑的营养均衡饲料
药物 准备常用药物,如抗菌素、维生素等
工具 准备好温度计、湿度计、照明设备等
保温设备 调试好保温设备,确保育雏室温度适宜

二、保温与温度控制

雏鹑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因此保温是育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 育雏初期中心温度应达到38-40℃。
  • 第一周内逐渐降至35-33℃。
  • 第二周32-29℃。
  • 第三周28-25℃。
  • 第四周24-21℃。

温度的掌握不仅依靠温度计,更重要的是观察雏鹑的状态,看鹑施温。同时,还要注意天气变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阴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三、饲料与营养

雏鹑生长发育迅速,所需饲料营养要求高。

  • 玉米50%,豆饼8%,菜籽饼3.7%,麦麸29%,鱼粉6%,粗糠1.5%,骨粉1.5%,食盐0.3%。
  • 可添加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等。
  • 饲料要拌湿,用手捏能成团而又松散为宜。
  • 饲料要多样化,保持蛋白质和纤维的平衡。

四、日常管理

  • 观察雏鹑的精神状态、采食和饮水情况。
  • 保持育雏室清洁,定期清扫地面和粪便。
  • 定期检查育雏箱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
  • 及时淘汰生长不良的弱雏。
  • 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表。

五、疾病防治

  • 胃肠炎:保持饲料营养全面,防止饲料霉烂。
  • 白痢: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
  • 脱肛和难产:及时处理,必要时使用药物。


完成了对鹌鹑鸟养殖技术涉及育雏管理,需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讨论,再来看鹌鹑养殖实战指南与未来趋势。

在鹌鹑养殖中,育雏阶段至关重要。雏鹑体温调节能力弱,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因此保温是首要任务。在头三天,中心温度需保持在38-40℃,随后逐步降至35-33℃,第二周为32-29℃,第三周28-25℃,第四周24-21℃。观察雏鹑状态,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温度,确保雏鹑健康成长。

鹌鹑鸟养殖技术涉及育雏管理,需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饲料配方应富含营养,适宜鹌鹑生长发育。一般配方为:玉米50%,豆饼8%,菜籽饼3.7%,麦麸29%,鱼粉6%,粗糠1.5%,骨粉1.5%,食盐0.3%。同时,可添加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等,确保饲料全面营养。

三、笼舍建设:合理布局,优化环境

采用竹木结构笼舍,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30厘米,分层饲养。笼舍应置于清静通风、向阳、光线好且保温的房屋内。注意调节温度,保持冬暖夏凉,严格控制畜禽出入或人为骚扰。

每天早晨观察鹌鹑动态,确保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饮水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保持笼舍卫生,清除粪便,定期清扫槽具,保持干燥卫生。

五、强制换羽:科学操作,提高效益

鹌鹑在产蛋周期结束后,可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停料4-7天、黑暗,迫使鹌鹑停产并脱落羽毛。接着逐步加料,使鹌鹑迅速恢复产蛋。从停饲到恢复开产仅需20天。必须淘汰病、弱个体,确保饮水供应不断。

鹌鹑常见疾病有胃肠炎、脱肛和难产等。防治方法包括保持饲料营养全面,防止母鹌鹑过肥,预防输卵管疾病。难产时,用手轻按腹部助其产蛋。脱肛时,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肛门直肠,轻轻送回体内。

七、未来展望:创新发展,拓宽市场

因为人们对鹌鹑肉和蛋的需求不断增长,鹌鹑养殖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应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推动鹌鹑养殖业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