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饲养需了解其习性、饮食及疾病预防等基本知识
穿山甲,这种珍稀药用动物,在我国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了解其习性、饮食及疾病预防等基本知识,是成功养殖穿山甲的关键。
一、穿山甲的习性
穿山甲栖息于丘陵山地的树林、灌丛、草莽等处,性情温驯,昼伏夜出。了解其生活习性,有助于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习性特点 | 具体表现 |
---|---|
迁居性 | 随季节和食场的变化而迁居 |
昼伏夜出 | 白天匿居洞中,夜晚出洞觅食 |
水性良好 | 善于游泳,可在水中觅食 |
听觉差 | 对声音敏感度较低 |
为穿山甲营造一个适宜的饲养环境,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关键。
- 饲养室要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 食盆每天洗刷1次,不用霉变饲料。
- 每天定时定量喂食1次,每次150-200克人工配制饲料。
- 室温控制在18-25℃,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穿山甲以蚁类为食,人工饲养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 人工捕捉白蚁:每天每只穿山甲需进食80-120克白蚁。
- 人工配制饲料:合理搭配各种成分,提高适口性。
- 培养白蚁:在地面打坑,用松树干枝叶腐败,引入白蚁种进行繁殖。
- 肠胃病:出现拉稀、摄食少等症状时,可在饵料中添加痢特灵、土霉素、氯霉素。
- 肺炎:饲养室的温湿度控制不当,易受凉引起肺炎。
- 皮炎: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了解穿山甲的饲养基础:穿山甲,一种珍稀药用动物,以其独特的体态和药用价值,成为养殖业的焦点。其体长通常在40至55厘米之间,尾扁平而粗壮,身体被覆着瓦状的角质鳞片。头小,吻尖,口、耳和眼均小,无齿,舌细长,适合舐食蚂蚁等昆虫。四肢短而强壮,爪锐利,便于挖掘和穴居生活。穿山甲性情温和,昼伏夜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及邻近的一些国家。
营造适宜的饲养环境:为了饲养穿山甲, 需要建设一个适宜的环境。饲养室应定期消毒,保持清洁,饮水和粪池泥土需经常更换。食盆每天清洗,避免霉变饲料的使用。喂食要定时定量,每次150至200克人工配制饲料。喂食后,让穿山甲在活动场内活动2至3小时,模拟其野生习性。穿山甲对环境温差变化敏感,饲养室温度应控制在18至25℃,湿度在60%至70%,以保持冬暖夏凉,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疾病防治与营养管理:穿山甲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可能患肠炎、肺炎、皮炎等疾病。一旦发现疾病,应及时诊断并用药治疗。饲料的营养搭配也非常关键,人工配制的饲料需合理配比,确保穿山甲的营养需求。刚开始人工饲养的穿山甲可能拒食,此时可先用白蚁或黑蚁作为过渡食物,逐步过渡到人工饲料。此外,饲养过程中还需注意预防虱子病、肠胃病、球虫病等,通过场内堆砌消毒河沙等方式进行预防。
模拟野生习性,打造适宜的饲养室:穿山甲为穴居动物,人工饲养时应尽量模拟其野生习性。饲养室可分内室和活动场,内室可隔成小室,每室仅饲养一只穿山甲。活动场应设围墙,墙高2米,面积以60平方米为宜。场内可堆砌假山、建造洞穴,并在假山上栽种树木,旁边建水池,以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穿山甲养殖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还要不断探索和改进饲养管理方法。因为养殖技术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穿山甲养殖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作出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