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葡萄采后管理,涉及保鲜、病虫害防治及品质提升
作者:农艺探索家•更新时间:6小时前•阅读3
一、果后肥施与树势恢复
果实采收后,及时补充营养至关重要。建议根据植株的长势,每亩施用12公斤左右的速效氮肥。此外,喷施0.3%尿素液,连续喷2-3次,有助于树势恢复正常生长。
二、细致修剪整好树形
修剪工作要细致入微,摘心打杈,除去卷须和细弱枝蔓,摘除病害严重的叶片,以减少养分消耗。同时,做好结果枝、营养枝和更新枝的三枝配套。
三、病虫害防治
采收后,葡萄易受真菌影响,出现霜霉病、黑痘病、锈病等。高温多雨季节,霜霉病尤为严重。因此,继续抓好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四、中耕锄草与清园
采果后,要及时中耕除草,进行深翻。高温天气注意抗旱灌溉,连续干旱15-20天时,采取沟灌方式进行灌溉。
五、保鲜技术
保鲜是提高葡萄品质的关键。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等方式,延长葡萄的保鲜期。
保鲜方法 | 适用温度 | 适用湿度 | 气体成分 |
---|---|---|---|
冷藏保鲜 | 0-5℃ | 90%-95% | CO2 1%-3%,O2 1%-3% |
气调保鲜 | 0-5℃ | 90%-95% | CO2 5%-10%,N2 90%-95% |
六、案例分享
张师傅的葡萄园在实施采后管理后,翌年葡萄产量提高了15%,经济效益显著。张师傅表示,精细化管理是关键。
大棚葡萄采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保鲜、病虫害防治及品质提升。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为种植者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大棚葡萄采后管理的必要性
葡萄适应性强,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显著。大棚葡萄的栽培不仅提升了葡萄的价值,还弥补了市场销售淡季的空白。只是,许多果农在葡萄采收后,忽视了采后管理的重要性,导致翌年产量降低。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并实施大棚葡萄的采后管理。 大棚葡萄采收后,应及时补充营养,恢复树势。建议果农根据植株的长势,每亩施用约12公斤速效氮肥,并连续喷施0.3%尿素液2-3次,以促树势恢复正常生长。这一措施对于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八九月份,大棚葡萄果园内杂草丛生,应立即进行中耕除草,并进行深翻。同时,高温天气下要注意抗旱灌溉,连续干旱15-20天时,应采取沟灌方式进行灌溉。适时清园,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葡萄采果后进行细致的修剪工作尤为重要。修剪时,应摘除病害严重的叶片,去除卷须和细弱枝蔓,同时做好结果枝、营养枝和更新枝的三枝配套。这一环节对于葡萄的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果实采收后,果树易受真菌影响,出现霜霉病、黑痘病、锈病等。尤其8-9月份是霜霉病的发病盛期,多雨年份更为严重。因此,葡萄采果后仍需抓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同时,严防金龟子、葡萄天蛾、二星叶蝉等害虫的危害。 大棚葡萄的采后管理是保证翌年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的施肥、中耕锄草、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果农朋友们应重视采后管理工作,为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