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鳗鱼养殖,如何合理用药
在渔业致富指南2015年第19期中,杨晗和杨方园提到了在鳗鱼养殖过程中,正确使用渔药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养殖成本,更关系到水质污染和鳗鱼的健康。夏秋高温季节,鳗鱼生长旺盛,但也是疾病高发期。那么,如何在这关键时期合理用药,预防疾病呢?
全面预防,积极治疗
我们要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建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治疗往往是不得已的选择,而预防则可以避免许多麻烦。例如,鳗鱼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等,虽然可以治疗,但治好后鳗鱼的外观会受到影响,销售难度加大。
欧洲鳗鱼败血症的防治
欧洲鳗鱼败血症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症状包括体弱、缓游、皮肤充血、水肿等。防治方法包括过池、选别中的细心操作,以及使用合适的渔药。
合理用药,量要适中
用药量是关键。量太小无法达到治疗效果,量太大则可能导致鳗鱼中毒甚至死亡。
药物 | 适量 | 最大量 |
---|---|---|
敌百虫 | 6~8两 | 1斤 |
生石灰 | 30~40斤 | 60斤 |
漂白粉 | 1.6~2.0斤 | 2.5斤 |
高锰酸钾 | 2.5斤 | 7~10斤 |
兴棉宝 | 半两 | 1两 |
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鱼病发生时,正确诊断至关重要。对症下药,避免滥用和盲目增大用药量。对于孔雀石绿、菊酯类、甲胺磷等三致农药,应慎用或禁用。
用药方法包括全塘泼洒消毒法、药浴法、口服法等。选择最有效的投药方法,并注意投药时间。同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如敌百虫、硫酸铜、漂白粉与生石灰不可混用。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鱼药
合理投饵,提高抗病能力
夏秋鳗鱼养殖,合理用药,预防疾病至关重要。通过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正确诊断、合理用药、选择高效低毒鱼药等措施,可以有效保障鳗鱼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夏秋鳗鱼养殖:科学用药,守护丰收之道
通过科学用药有效防控疾病,成为了养殖成功的关键。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鳗鱼病害防控的基本原则。福建省的养殖户李先生,就深谙此道。他在养殖过程中,注重对鳗鱼水霉病、小瓜虫病等常见病的预防,通过定期检测水质,调整饲料配方,有效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
欧洲鳗鱼败血症是鳗鱼养殖中的常见疾病,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福建省的养殖户张女士,曾遭遇过这一疾病的困扰。她通过及时诊断,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成功控制了病情的蔓延。
在用药过程中,精准确定用药量至关重要。福建省的养殖户陈先生,根据水情、鱼情、天气等因素,科学调整用药量,既避免了药物过量对鳗鱼的伤害,又确保了治疗效果。
避免滥用,关注药物配伍:确保用药安全
生物源渔药,绿色养殖:探索新型用药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