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养殖管理技术,关注蚂蚱生长环境与饲养方法
在建棚前,务必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均可。这些动物是蚂蚱的天敌,能捕食蚂蚱和破坏蝗卵,因此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叶子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饲养密度15平方米大棚养殖10000—15000只,密度过大会出现强吃弱、大吃小或者正在脱皮的被蚕食等情况。
蚂蚱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从5月份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于棚内完成第一代叫夏蝗。在7月15日—25日,第二代蚂蚱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在9月初产卵于地下,然后蚂蚱卵可以自然越冬。待到来年“五·一”,幼蝗会因为气温变暖自然破土而出。一只雌蝗每次产卵一块一只健壮的雌蝗一生能产4—5块卵。初期间隔6天,盛期4天,后期9天。
养蝈蝈分为大棚生态养殖和室内养殖,前者技术需求过高,主要销路是做观赏的,不建议大家入手。然后室内养殖要做好通风准备,避免里面闷热潮湿,这些都会较大程度影响蝈蝈的生长,还要保持里面没有异味。饲养蝈蝈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食物的新鲜度,蝈蝈对于食物很挑剔,不是新鲜的食物一般不会吃,所以养殖户要注意这方面。
蚂蚱养殖技术方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前期准备、饲养管理、繁殖与孵化以及收获与加工等。蚂蚱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其生长发育和产量。
案例分析:陈建祥的蚂蚱养殖之路
秋收时节,蜀乡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收割水稻,但四川青神县南城镇花桥村六组返乡农民工陈建祥却在收获蚂蚱,9月20日,记者走进陈建祥的蚂蚱养殖场,大棚里密密麻麻地爬满了蚂蚱,场面颇为壮观。“再过几天,这一批蚂蚱就要上市了。”谈起为何要养蚂蚱,把“害虫”变成“致富虫”,陈建祥打开了话匣子。
飞蝗的卵的孵化与管理
除了利润十分可观,蚂蚱养殖的管理也相对简便。蚂蚱养成后会自己在地里下籽,一只蚂蚱产卵量60—120粒,饲养一批后可以循环发展,日常管理只需要...
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
项目 | 内容 |
---|---|
棚的地面 | 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便于雨季排水 |
土质 | 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 |
种植作物 | 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叶子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三龄以上飞得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 蚂蚱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正在脱皮的蚂蚱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蚂蚱可加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蚂蚱经五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至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蚂蚱外,其它蚂蚱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稍有不适便会逃逸,逃不掉时也只能勉强生存所以,新建的水蛭养殖池就不能像养殖其他水生动物那样用生石灰消毒。东北水蛭养殖饲养场的选择:对于刚刚建成的砖砌水泥池绝对不能立即投放种苗。这是因为新建水泥池池体的碱性物质必须经过20多天的淡化后才能适合水蛭的生长
在养殖棚内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供蚂蚱食用。幼虫管理:刚孵化出来的蚂蚱为白色,一天后变为黑褐色,采食量很小,只吃一些较嫩的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苗和一些单子叶的嫩草。郧阳老五2019年08月18日·电子公司技术员 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
这一“害虫”的营养价值被逐渐发掘,或油炸食用,或打碎成为高档鱼禽类饲料,或冷冻之后出口海外,养殖蚂蚱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济南章丘多个村庄,不少农户把养蚂蚱当成一门“致富经”,一年忙碌五六个月,收入能有二三十万元。只是,今年2月全国“禁野令”出台后,蚂蚱养殖户们集体“慌了神”,今后...
走进通河县富林镇红旗村养殖基地,眼前数不清的蚂蚱在枯草上肆意蹦跶。最关键是技术门槛低,投入资金少,有一块地方就能干。第二年因为青草萌...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蚂蚱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蚂蚱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蚂蚱较大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1、蚂蚱采食时间在早晨9点至下午5点,每天为2-3次。喂养蚂蚱时要将饲草均匀地撒在棚内。
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自然气温在五月上旬便到。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蚂蚱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6、蚂蚱的生命周期为75天,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死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死亡。
每只蝗虫一次产卵40至120粒。 6、养殖一万只东亚飞蝗成虫可达 36—40斤。按最低的回收价格8元/斤计算,夏蝗的计算公式为:1万只×36斤×8元=288元,如夏蝗留4000只雌蝗产卵,每只最低产卵60个,成活率90%,到下半年秋蝗就是4000只×60粒×90%=21.6万只,金额为21.6万只×36斤×8元=6220元。饲养
蚂蚱养殖确实是一个致富的好门道,投资不大,市场广阔,劳动强度不大,男女老少都能养殖。那么来看一下蚂蚱的养殖管理技术吧!
剩下的草腐烂在棚里,不但会影响棚里的环境,还会影响蚂蚱的生长。回乡后,陈建祥一方面聘请了云南养殖专家做技术指导,一方面自己努力查资料,钻...
3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略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毫米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35~90多粒,也有极少数超过100粒的。此为夏蝗。蝗卵产于棚内土中,用于孵化第二代“秋蝗”的卵,在棚中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二代秋蝗幼蝗会自然出土,时间在7月20~25日左右,准备出售或暂不用于第二代的蝗卵,要及时取出,用湿度为10%~15%的土,一层土一层卵,最后一层是土的装法,装于大罐头瓶中,将瓶口密封,放于5度的冰箱内保存。产卵前后的饲养条件方法,与三龄以上的蚂蚱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每天光照要达16小时,饲料要充足和多加些精饲料。
水蛭的饲养技术并不复杂,因其抗病、耐饥及适应性都很强,所以有着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有些人喜欢在养殖池中投放石块、树枝等,其实这并不是...
2、阴雨天气应当遮盖养殖棚,因地面太潮湿,蚂蚱会不采食而死亡。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的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做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蚂蚱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
蚂蚱喂养常识
4、夏天气温高达35℃以上时,就要对养殖棚进行遮荫,在纱网上或者棚内适当洒些水供应水分。如果棚内过于干燥也会造成蚂蚱死亡。
蚂蚱养殖管理技术,关注蚂蚱生长环境与饲养方法。讲得差不多了,现在聊聊蚂蚱养殖:环境优化与饲养策略。 在开始蚂蚱养殖之前, 要清理地面,消灭蚂蚁、蝼蛄等天敌。地面需高出周围10-15厘米,便于雨季排水。土质以砂壤土为宜,避免结块,利于产卵和取卵。地面种植小麦等单子叶作物,作为幼蝗的食物来源。 大棚养殖时,每15平方米内养殖10000-15000只蚂蚱。过高的密度会导致强弱分明、大吃小,以及正在脱皮的蚂蚱被蚕食等问题。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有助于蚂蚱的健康成长。
三、季节性繁殖与管理
蚂蚱分为“夏蝗”和“秋蝗”。5月至7月初为夏蝗生长期,7月15日至25日为第二代秋蝗出土期。9月初,秋蝗产卵于地下,卵可自然越冬。次年五一,幼蝗破土而出。雌蝗每次产卵40-90粒,一生可产4-5块卵,产卵间隔6天,胜期4天,后期9天。四、生态养殖与室内养殖
蚂蚱养殖分为大棚生态养殖和室内养殖。室内养殖需做好通风准备,保持干燥、无异味。饲养过程中,食物的新鲜度至关重要,蚂蚱对食物质量要求较高。 蚂蚱养殖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前期准备、饲养管理、繁殖与孵化以及收获与加工等。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蚂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四川青神县南城镇花桥村六组的陈建祥将“害虫”蚂蚱变身为“致富虫”。他通过大棚养殖,将蚂蚱转化为高质量饲料,实现了增收致富。 飞蝗卵孵化过程中,需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幼蝗出土后,要及时将其转移到食物上,并注意防雨。温度控制在25-30℃,光照12小时以上,湿度15%左右,有利于蚂蚱生长。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渐变粗长,黄褐色加深。此时,要将棚内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产卵。保持棚内湿度15%左右,确保雌蝗有足够的食物。 蚂蚱采食时间在早晨9点至下午5点,每天2-3次。饲养时,将饲草均匀撒在棚内。夏天气温高达35℃以上时,需对养殖棚进行遮荫,保持棚内湿润。 因为人们对蚂蚱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蚂蚱养殖有望成为一项新兴的致富产业。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