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花芽枯病是八仙花常见病害,由真菌引起
作者:农牧探索者•更新时间:5小时前•阅读3
汇报人: 文小库 日期: 2023-12-27
- 八仙花芽枯病概述
- 八仙花芽枯病的传播途径与条件
- 八仙花芽枯病的预防措施
- 八仙花芽枯病的治疗方法
- 八仙花芽枯病的防治案例分析
- 未来研究方向
八仙花芽枯病是八仙花常见病害,由真菌引起,主要危害植株的芽及花。此病多发生在露地栽培的植株以及温室栽培的植株上,尤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病情更为严重。
八仙花芽枯病的传播途径与条件
1. 清理病残体,集中销毁; 2. 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3. 控制湿度,避免植株过湿; 4. 选择抗病品种。
1.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 2. 温室储藏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倍液防治。
地点 | 防治措施 | 防治效果 |
---|---|---|
某花卉种植基地 | 药剂防治、加强栽培管理 |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植株生长状况良好 |
某温室栽培园 | 药剂防治、控制湿度 | 病情明显减轻,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
未来研究方向
CATALOGUE 目录
八仙花,这一充满魅力的观赏植物,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只是,八仙花芽枯病的出现,给许多花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本文将深入探讨八仙花芽枯病的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旨在为花农们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八仙花芽枯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尤为活跃,易于侵染植株。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形式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季通过分生孢子传播,侵染植株。
- 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降低病原菌的存活率。
-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 温室储藏期防治: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倍液。
案例一:某花卉种植基地,由于管理不善,八仙花芽枯病在该基地蔓延。经过采取清除病残体、药剂防治等措施,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植株恢复生长。
- 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料,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 加强通风:保持温室通风良好,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 合理密植:避免植株过于密集,便于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
参考文献: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