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雏鸭育雏技术:关注雏鸭生长发育

育雏阶段 关键措施 注意事项
温度控制 保持适宜温度 避免温差过大
饲养密度 合理密度 避免过于拥挤
卫生防疫 定期消毒 预防疾病传播

温度是培育雏鸭的关键技术措施,只有温度适宜,雏鸭的体热消耗少,生长发育快,成活率才高。雏鸭开食过早,容易损伤消化器官,影响健康;开食过迟,营养供应不上,不利于生长发育。

雏鸭育雏技术:关注雏鸭生长发育

在育雏过程中,选址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应选择通风效果好的地方,确保雏鸭养殖的环境舒适。同时,还需要注意饲养密度,避免雏鸭过于拥挤,影响健康。

鸭子苗怎么喂食

雏鸭出壳后没有饥饿感,在出壳后24小时后雏鸭绒毛已干,活泼好动,常发出“嘎嘎”的叫声,并开始活动互啄,这时就要先喂水后开食。若雏鸭精神倦怠,眼睛半开半闭,不愿活动,此时已超过开食时间。

注重卫生防疫

使用发酵床养好育雏鸭的技术要点。小鸭的叫法有很多,北京鸭小鸭都是黄色的,所以通常叫做鸭黄,南方不少地区称为苗鸭或鸭苗,但是比较准确的叫法是雏鸭,一般指3周龄以内为雏鸭期,种鸭蛋经过28天孵化成雏鸭,这个小生命对突。

雏鸭入舍前,育雏舍必须彻底地清洗和消毒。消毒方法可用有机酸消毒液进行消毒,如农乐等,也可选用1-3%的苛性碱溶液、2-5%的漂白粉溶液或3-5%的煤酚皂热溶液进行消毒,具体参见说明书运用。消毒后将育雏室密封并空置2-3周后接雏。饲槽、饮水器可用5%烧碱溶液清洗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晒干备用。

育雏舍消毒

由于刚出壳的雏鸭体质较弱,不能调节自身体温,对温度比较敏感,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雏鸭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健全,消化能力差,饲养工作稍不注意,容易发生肠道疾病。

要注重卫生防疫工作,鸭舍要经常的打扫,并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加强通风,勤换垫草,及时的清理粪便。要定期的消毒,对育雏舍、育雏工具以及料槽、水槽都要经常的消毒。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卫生防疫制度,在养殖场的出入口设置消毒池,车辆以及人员都要经消毒后再入舍。

2、网上育雏。指在育雏舍内设置离地面30-80厘米高的金属网、塑料网或竹木栅条,将雏鸭饲养在网上,粪便由网眼或栅条的缝隙落到地面上。这种方式雏鸭不与地面接触,感染疾病机会减少了,房舍的利用率比地面饲养增加1倍以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省了大量垫料缺点是一次性投资较大。

2、定期做好鸭群的免疫接种工作,以防止疾病的传播。一般2周龄内的雏鸭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最高,所以可以在雏鸭1周龄内在饮水中添加禽用多维等保健药来增加雏鸭的抵抗力。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鸭群的观察工作,如粪便、精神状态,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雏鸭快速、健康的生长,减少病死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2、要先饮水再开食。在饮水中加适量葡萄糖或维生素C,能促进肠胃蠕动,清理肠胃,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吸收剩余卵黄,增进食欲,增强体质。若在饮水中加入1‰的高锰酸钾,还可起到肠胃消毒作用。

3、把握饲喂方法与次数。雏鸭的消化机能不健全,故而饲喂雏鸭时,每次不宜过多,只喂六七成饱,若一次喂得过饱,易造成消化不良,雏鸭胃肠容积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喂食次数过少,使雏鸭饥饿时间长,就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


雏鸭育雏技术:关注雏鸭生长发育,确保成活率。讲清楚了,接下来是雏鸭育雏,成活率提升策略。

温度调控,雏鸭健康成长的关键

温度,对于雏鸭的成长至关重要。在育雏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确保育雏室的温度适宜,还要注意温度的稳定性。适宜的温度能减少雏鸭的体热消耗,促进其快速生长发育。例如,某养殖户在育雏初期,由于未及时调整温度,导致部分雏鸭出现感冒症状,影响了成活率。后来,该养殖户采取了科学调控温度的措施,雏鸭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雏鸭的饲养密度也是影响其成活率的重要因素。过高的密度会导致雏鸭之间互相挤压,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以某规模化养殖场为例,该场在育雏初期,由于密度过大,导致雏鸭出现呼吸道疾病,成活率仅为60%。后来,该养殖场调整了饲养密度,将每平方米的饲养量从35只降低到25只,成活率迅速提升至90%。

科学喂食,营养均衡是关键

雏鸭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喂食时应注意食物的软硬、温度和营养均衡。某养殖户在育雏过程中,曾因食物过硬、过热导致雏鸭消化不良,甚至出现腹泻。后来,该养殖户改用温水泡软饲料,并控制食物温度,雏鸭的生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卫生防疫是育雏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良好的卫生环境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提高雏鸭的成活率。某养殖户在育雏过程中,由于未能及时清理粪便,导致雏鸭感染球虫病,成活率降至50%。后来,该养殖户加强了卫生防疫工作,定期清理粪便,消毒育雏室,雏鸭的成活率迅速回升至90%。

创新技术,提升雏鸭育雏效率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创新技术在雏鸭育雏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某养殖场引进了智能化育雏设备,实现了温度、湿度、通风等参数的自动调节,大大提高了育雏效率。据统计,该养殖场采用智能化育雏设备后,雏鸭的成活率提高了15%。 雏鸭育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温度调控、饲养密度、科学喂食、卫生防疫等多个方面。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有效提升雏鸭的成活率。未来,因为科技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创新技术应用于雏鸭育雏领域,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雏鸭育雏技术:关注雏鸭生长发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