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河蟹养殖,如何科学管理
春季做好河蟹养殖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暂养塘螃蟹一壳成活率。 大家要知道早春河蟹养殖,水质、水草管理、体质扶壮非常关键。
目前水温逐渐回升,做好春季河蟹生产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高产的第一步。清塘消毒,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池底积累一定的淤泥,这些淤泥不仅会影响水质,还会影响河蟹的生长。
对于“沙虫”较多、水体发白的塘口,主要原因是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引起水色“白浊”,这样的水体光照不足,藻类缺乏,水体溶氧呈现不足,对水草和虾蟹生长十分不利。一般水温在10℃以下建议不要杀虫,在必须要杀虫的情况下,应避开虾蟹蜕壳高峰期,采用点杀、局部杀的方式处理,不提倡全塘使用,防止因用药不当造成损失,并且必须要在晴天溶氧充足的条件下进行,阴雨天气、缺氧天气禁用。
河蟹早春的养殖管理得当,对于提高蟹苗的成活率非常重要。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02-19 17:01:44。综上所述,早春的多雨水季节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
二、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河蟹养殖的关键,
- 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更换部分塘水。
- 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水质安全。
- 适时肥水、调水,维持水体微生物平衡。
- 使用微生态制剂,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 选择适当时机种植水草,一般选择在春季。
- 水草的种植种类尽量做到多样化,种植数量占塘口总面积的70%~80%,并尽可能交叉种植。
- 低温期要密切注意水草叶面是否有污物,水草根系是否发达,注重水草根系的培育和维护。
- 水草长势太旺,可采取人工“割头”和水草生长调节剂调节好水草生长。
四、饵料投喂
- 选择优质配合饲料进行科学投喂,现阶段日投喂量大约掌握在河蟹体重的1%~1.5%之间。
- 具体日投喂量应该根据天气、河蟹夜间摄食活动和蜕壳情况灵活掌握。
- 一般在夜间10:00左右到塘口观察,如果投喂的饲料摄食量超过90%,第二天一早观察没有剩食,说明投喂量刚刚好。
- 如果投喂的饲料摄食量剩余超过10%,第二天一早观察还有剩食,说明投喂量过多,应减少投喂量或停喂1~2天。
- 如果投喂的饲料摄食量没有剩余,第二天一早观察水质较浑浊,说明投喂量不足,应适当加大喂食量。
五、病害防治
- 加强塘口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 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塘口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
-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 发现病蟹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情扩散。
在早春的时候气候的不稳定性,多雨水季节,那么多雨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很困难的季节,但是,在早春的时候做好一些防范工作就会减少此类的一些麻烦。
河蟹养殖成活率一直是我们最关注的一个指标,直接关系养殖效益。为此我们跟踪河蟹养殖几年,在一些养殖比较成熟的区域做详尽的研究,得出以下经验,拿出来与广大养殖户分享。
年份 | 地区 | 成活率提升比例 |
---|---|---|
2020 | 高淳 | 15% |
2021 | 吴中 | 20% |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相信广大养殖户能够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实现高效益的养殖。
春季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时期,合理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成活率与最终的养殖效益。
环沟型河蟹塘的中间田板应早上水,水位控制在0.1至0.2米,以减缓水体温差,减少天气变化对河蟹的不利影响。同时,这也有利于风浪增氧,保持池塘溶氧充足。
水质是决定河蟹成活率的关键。要定期进行生物肥水,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实现“菌藻平衡”,补充微量元素,为河蟹顺利蜕壳做准备。对于“瘦水”塘口,肥水尤为重要。
水草在河蟹养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选择适合的水草种类,如伊乐藻、苦草等,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0%-80%,并交叉种植。同时,要关注水草的生长状况,必要时进行人工“割头”或使用生长调节剂。
投喂是河蟹生长的关键环节。应选择优质配合饲料,根据天气、河蟹摄食活动和蜕壳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投喂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河蟹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病害是影响河蟹成活率的重要因素。要定期检查池塘,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同时,要加强水质管理,减少病害的发生。
六、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在早春河蟹养殖过程中,通过以上管理措施,河蟹成活率达到了90%,比往年提高了10%。这说明,合理的管理对提高河蟹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