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金针菇黑头病是金针菇生产中常见病害

金针菇作为我国常见的食用菌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在金针菇的生产过程中,黑头病这一病害时常困扰着种植者,严重影响了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深入探讨金针菇黑头病的方方面面。

金针菇黑头病是金针菇生产中常见病害

一、病原菌简介

金针菇黑头病,又称细菌性褐斑病,是由假单孢杆菌引起的。这种病菌属于裂殖菌门、裂殖菌纲,呈杆状,形成白色菌落,革兰染色呈阴性反应。

金针菇黑头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菌盖表面,初期出现小的黄色或苍褐色变色区,随后变成暗褐色的凹陷病斑。菌盖上的病斑成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加深并毗连成不规则的大型斑块,致使浅色菇变为黄色,深色菇转为酱色。

症状 描述
菌盖表面变色 初期为黄色或苍褐色,后变暗褐色
病斑形态 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颜色 暗褐色,逐渐加深并毗连成大型斑块

三、防治方法

针对金针菇黑头病的防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菇场管理,保持菇场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菇和废料。
  2. 在拌料时,将疣霉净按1:1000倍比例兑水拌料,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防污剂。
  3. 金针菇栽培时培养料应彻底灭菌,蘑菇和平菇栽培时培养料应充分发酵,腐熟均匀。
  4. 发病初期,可向料面喷洒5%的石灰水清液,或喷洒每毫升100-200单位的链霉素液或300单位的土霉素,或500-1000倍的漂白粉液,每2天1次,连续用3次以上。
  1. 做好通风和消毒工作,降低菇房温度,防止病害扩散。
  2. 出菇期控制出菇室温度在15℃以下,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出菇。
  3. 平菇出菇期温度不要超过18℃,气温突然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
金针菇黑头病是金针菇生产中常见病害

二、病害症状与影响

1. **预防措施**:保持菇场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菇和废料;菇房、床架、用具等用前要用1:50倍的金星消毒液或2%的漂白粉等彻底消毒。

2. **栽培管理**:金针菇出菇期控制出菇室温度在15℃以下,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出菇,加强通风散热。

3. **用药防治**:发现病菇要及时摘除,并立即加大通风量,暂停或减少喷水,迅速降低温度,并用药控制病害。可向料面喷洒5%的石灰水清液,也可喷洒每毫升100-200单位的链霉素液或300单位的土霉素,或500-1000倍的漂白粉液,每2天1次,连续用3次以上,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四、案例分析

某金针菇种植基地,曾因黑头病导致产量损失50%。通过实施以上防治措施,包括加强菇场消毒、控制温度和湿度、及时用药等,成功控制了病害,产量恢复至正常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