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黄沙鳖养殖:探讨黄沙鳖的养殖方法与技巧

饲料投喂与管理

十多年来,尽管中华鳖市场经历了由高价格下跌至低价位的过程,而黄沙鳖却由于其特有的品质而使其市场价格稳定在200元/kg以上。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国内外对黄沙鳖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黄沙鳖养殖前景广阔。
年龄 体重 年产卵量
3 1250—2000 40—50
4 2000—3000 50—80
5 3000—3500 80—120

二、繁殖技术要点

黄沙鳖的繁殖技术与中华鳖繁殖技术一样,完全可以参考。下面详细介绍黄沙鳖绿色生态养殖的相关内容。

黄沙鳖绿色生态养殖

黄沙鳖绿色生态养殖,是依据黄沙鳖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创建良好的池塘环境,开展黄沙鳖健康养殖,生产绿色无公害黄沙鳖产品。

实践案例:1995年我县开始试验养殖黄沙鳖

1995年我县开始试验养殖黄沙鳖,利用融江河及其支流的自然野生鳖进行人工驯养,1999年首次实现黄沙鳖人工繁殖,10余年的生产实践,养殖成效卓著。

1、耙烂沤熟底泥

鳖苗放入池后因环境改变受惊而乱爬而导致划伤皮肤,感染病菌而发病。因此,放苗前先注水10-15cm,浸3~5天,用铁耙耙平底泥,沤8~10天,待底泥烂熟成泥油后,再投放鳖苗,可减少死亡,提高成活率。

鳖病防治

黄沙鳖养殖技术,黄沙鳖品种特征及小水体生态养殖技术要点。黄沙鳖原产于广西境内的左江、右江、郁江、邕江、西江流域,是广西地区优质的淡水水产品之一。

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

随时掌握水位变化、水质肥瘦和鳖的摄食情况,发现鳖摄食明显减少,或有爬行缓慢现象,及时采取措施。越冬期间保持鳖池安静,不搅动池水。

投放EM、光合细菌

5~9月每20天投放1次EM或光合细菌,每次投放EM1.5kg/亩或光合细菌2.5kg/亩。EM、光合细菌能分解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减少药物使用,防止病害发生,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由于中草药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低残留、无污染、毒副作用小、不容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使用中草药防治鳖病,能够大大降低有毒药品的残留,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健康养殖目的。

选择的苗种体格健壮、无伤的鳖苗

最好为当地繁育,培育至15~30g后陆续放入池塘饲养。放养密度为3-4只/m²。

还由于缺乏特效药物和给药方法而使治愈困难

要控制一种鳖病,往往要采取多种综合治疗措施才能奏效,而且有的病治愈后还会出现复发。

基础条件

2、水质调控。在养殖过程中,必须避免水质污染,适当控制饲料用量,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保证黄沙鳖的健康生长。 沙鳖品种特征及小水体生态养殖技术要点。黄沙鳖原产于广西境内的左江、右江、郁江、邕江、西江流域,是广西地区优质的淡水水产品之一。

注换新水

每10~15天注换新水1次,每次换水量占池水量1/5左右;黄沙鳖一般要求池水深40~50cm,7~8月高温季节水深达80~100cm。

黄沙鳖的养殖需要注意水温控制、出水通畅、水质清洁等方面

在饲料方面应选择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饲料。黄沙鳖的养殖适宜在水温20-25℃,pH值6.5-7.5的环境下进行,选用水质清澈透明、富含氧气的水域,并进行合理的投饵和管理,饵料以鲜活植物和动物为主。 黄沙鳖高效养殖技术,2013年02月2000,31。黄沙鳖是我区特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在我市主要分布桂平、平南的沿江乡镇,该品种具有色泽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特点,畅销两广和港澳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因为野生黄沙鳖资源的减少,人工养殖黄沙鳖已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

造成病原菌侵入的途径有:

病鳖或伤残鳖的带入;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E;更换的池水受污染,含有大量病原体;养殖池没有独立的排灌系统,水源连通,一池发病便互相感染;养殖管理不善,乱丢病鳖或病鳖池用过的工具未经消毒便用到健康鳖池;水禽等其他生物体的媒介传染。

野生黄沙鳖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小鱼虾、小蝌蚪、螺蚌、动物尸体等动物性饵料

或专用龟鳖饲料。每年5-10月上旬,水温在25-30℃时,日投喂2次,分别于上午8:00、下午6:00各喂1次,日投饵量占鳖体重的5%。每年的3-4月和10月中旬至11月,因水温较低,在25℃以下,鳖活动量少,摄食量也较少,每天只投喂1次,于上午10:00-11:00投喂,日投饵量为鳖体重的2%-3%;当水温低于15℃时,鳖处于冬眠状态,不投喂。

放养前准备

1、池塘条件及配套设施。鳖池排灌方便,水质清新,不受污染,水深1~1.5m,正常蓄水深度为0.8-1.2m。面积从几十平方米到几亩不等,池塘要铺设15-20cm厚的软底泥,四周做好防逃防偷设施,在池内留占水面积1/10的空地供黄沙鳖晒背,在池塘四周设置饲料台。

3、培育肥水

清塘7-10天后施沤熟粪肥200kg/亩,培育水质至绿色,透明度30cm。

在养殖过程中,黄沙鳖的排泄物及剩饵残留,容易引起水质恶化

产生如硫化氢、二氧化碳、氨等有害气体,尤其是高温季节,因此我们采用施放EM、光合细菌、注换新水等生态调控方法调节水质,减少药物使用,为黄沙鳖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

2、池塘消毒

鳖苗下塘前15天池塘注水0.4~0.5m,用生石灰100kg/亩泼洒消毒。
黄沙鳖养殖:探讨黄沙鳖的养殖方法与技巧


回顾完黄沙鳖养殖:探讨黄沙鳖的养殖方法与技巧。,让我们继续探讨黄沙鳖养殖: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养殖环境构建

在广西融水县的某生态养殖基地,黄沙鳖养殖已走过了十年的风雨历程。这里的黄沙鳖,以其纯净的水质和优质的底泥,构建起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基地负责人李老板表示,为了保证黄沙鳖的健康生长,他们 关注的是水质。为了确保水质达标,他们会定期检测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外,池塘的底泥也是关键,李老板透露,他们会选用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泥,既能提供养分,又能避免水体污染。

黄沙鳖养殖:探讨黄沙鳖的养殖方法与技巧

在饲料方面,李老板有自己的独门秘籍。他选用的是富含蛋白质的优质鱼粉和玉米粉,按照科学配比混合而成。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他还特意研制了一种新型饲料,其中添加了益生菌和酶制剂。这种饲料不仅提高了黄沙鳖的摄食速度,还降低了饵料系数,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在投喂过程中,李老板严格按照“定时、定点、定量”的原则,确保黄沙鳖能够均衡摄食。

在繁殖方面,李老板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告诉笔者,黄沙鳖的繁殖技术与中华鳖相似,但也有一些区别。黄沙鳖的产卵时间较晚,一般在4月到6月;黄沙鳖的产卵量比中华鳖低。为了提高繁殖效率,李老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调整水质、优化底质、加强营养等。在他的精心呵护下,黄沙鳖的繁殖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

在疾病防治方面,李老板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他认为,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为此,他们会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并对黄沙鳖进行健康检查。在治疗方面,他们主要采用中草药和生物制剂,以降低药物残留,确保产品安全。

经过多年的实践,李老板的黄沙鳖养殖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黄沙鳖的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平均体重在1.5公斤左右。在市场方面,黄沙鳖的售价一直保持在200元/公斤以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李老板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养殖热情,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广西融水县某生态养殖基地黄沙鳖养殖的案例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黄沙鳖养殖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养殖环境、科学管理、优化饲料、加强疾病防治等都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黄沙鳖养殖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