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青虾与龟鳖混养技术,探讨两种水生动物共生的生态效益

虾鳖混养是农业领域的一颗新星,它巧妙地利用了养虾池塘,在养虾的同时混养中华鳖,实现了节本高效养殖。这种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带来了生态效益的提升。

青虾与龟鳖混养技术,探讨两种水生动物共生的生态效益
项目 内容
养殖技术 利用养虾池塘混养中华鳖,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生态效益 混养的鳖可捕食病虾,阻断疾病传播,使健康虾减少感染。
养殖周期 温室大棚在春节前后养成一茬青虾后,利用温室空地空池孵化稚龟鳖。
养殖效益 只用一年时间,就能把这批晚弱稚龟鳖强化养大,收到自然养殖三年方能达到的养殖效益。

淡水鱼虾混养多为常规或名特优淡水鱼类与青虾、罗氏沼虾混合养殖和海水鱼类与对虾混养殖模式。这种模式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不受污染,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结构合理。

为了解决龟鳖和青虾的部分生物饵料,清池后进水50厘米,施肥繁殖饵料生物。不提倡使用无机肥,有机肥每亩施鸡粪35~50千克,使池水呈黄绿色或浅褐色,透明度30~50厘米为宜。

池塘四周要有两道坚固的防逃设施,第一道用铁丝网及聚乙烯网围住,第二道安装塑料薄膜。鳖、青虾混养池的建造以适于养鳖需要为准。鳖饲料为专用龟鳖配合饲料,繁殖的部分虾苗、螺蛳为表黄颡鱼养殖收获量与收获规格。通常情况下,鳖主要生活在池塘底层,青虾生活在中下层,鳖的潜泥的习性结合底部增氧技术使池底淤泥中的有害物质得以充分氧化分解,且一些病死虾及时被鳖吞食,切断了传染源,有效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近年来,我镇大力推广的无公害池塘鳝鳅虾蟹螺蚌同共生效益高,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池塘综合经济效益,依据生态循环立体开发原则,发挥池塘生产潜力,实行模拟自然环境,结合生产详细条件,讲究科学饲养方法,提高复养并种指数。

饲养管理方面,一是防止缺氧,青虾对池水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在高温季节,每隔一周左右应注水一次,保持水质“肥、活、爽”。二是做好水质控制和调节,春季水位0.6~0.8米,夏秋季1.0~1.5米。春季每月换水一次,夏秋季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5,换水温差不得超过3℃。每半个月每亩用生石灰10千克调节水质,增加水中钙离子,满足青虾脱壳需要。三是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在养殖周期从6月份开始每月用0.3毫克/升强氯精全池泼洒一次。

苗种投放在4月份每亩放养龟鳖150只,规格为龟50~80克/只,鳖150~200克/只。3月份放养800~1200只/千克青虾苗3~4千克,5~6月份陆续起捕上市,可亩产青虾15千克。另外,每亩投放规格为100克的鲫鱼200尾,兼养少量鲢、鳙鱼各100尾。

互补效应方面,龟鳖和青虾套养不仅可以增收增效,还可以改善龟鳖池生态环境,促进龟鳖和青虾的生长。龟鳖在人工投饵正常的情况下,是不吃青虾的,加上它的行动很缓慢,也吃不到行动活泼的青虾,它只能吃到那些体弱有病的青虾,从而为控制虾病的蔓延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青虾可以吃食、清理龟鳖的残饵,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在混养时两者的效益都不错,青虾的产量高、规格大、质量也好,而龟鳖的生长速度和效益也得到提升。

池塘改造方面,面积以10亩左右,水深1.2米左右。清池前将水排至仅剩10~20厘米。可用生石灰、茶籽饼、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将它们化水后均匀洒于池面、洞穴中。

投放水草方面,配备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大量种植水草,品种应多种多样,如伊乐藻、苦草、黄草等,使水草覆盖率占养殖水面的2/3以上。有一些养殖户投水花生,效果也很好。他们在池塘一角放养一定数量的水花生,约占池塘面积的5%~10%。放养水花生有以下好处:①水花生可供青虾栖息蜕壳;②可吸引一些水生生物,从而为龟鳖提供摄食机会。

饵料投喂方面,龟鳖套养青虾时,以投喂龟鳖的饵料为主,使用高品质的龟鳖专用饲料,采用“四看、四定”的方法。生长旺季投饵量可占龟鳖体重的5%~8%,其他季节投饵量为3%~5%。每天投饵量要根据当天水温和上一天摄食情况酌情增减,定点投喂在岸边和浅水区,投喂时间定在每天傍晚时分。由于青虾摄食能力比龟鳖弱,它可以吃龟鳖剩余饵料,清扫残饵,一方面防止败坏水质,另一方面可有效地利用饵料。

青虾可以与多种水产品混合养殖,能够充分利用水面资源,综合效益较高。对虾青虾为底栖动物,主要在池底及池边的水草丛中栖息活动、觅食,对虾池的要求较高。为了改善水质,为青虾提供充足的青饲料,虾池内必须种植大量的水生植物,一般虾池水生植物的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

青虾又名日本沼虾,常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淡水水域,喜在水底或水草上栖息或爬行,是当前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优选养殖新品种。养殖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 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28亩为宜,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宽比为2.3:1,池塘坡比为1:2。
  • 混养技术:青虾可以吃食、清理龟鳖的残饵,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在混养时两者的效益都不错,青虾的产量高、规格大、质量也好,而龟鳖的生长速度和效益也得到提升。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

青虾-早稻-泥鳅-沙塘鳢共生高产高效生态种养模式,通过种植早稻,由早稻吸肥去污,净化池塘水质,从而提高水产品质量;青虾可耕地除草,取食稻田害虫,减少水稻虫害;泥鳅会钻地松土,在稻田中起到除草造肥、除虫、增加水体溶解氧的作用;沙塘鳢可食小虾,从而提高虾的商品性。本文从...

徐闻潭洪坑早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初报11郑寨生;张尚法;寿森炎;汤志飞;;第二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菱—泥鳅套养模式关键技术12王尚明;李迎春;胡逢喜;曾凯;张崇华;张清霞;冯敏玉;;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


解释完青虾与龟鳖混养技术,探讨两种水生动物共生的生态效益。的意义,再解读青龟共栖,生态共赢新路径。

虾鳖混养,生态养殖新篇章

青虾与龟鳖混养技术,探讨两种水生动物共生的生态效益

技术优势:节本增效,生态共赢

虾鳖混养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生态循环的特点。混养的鳖可捕食病虾,有效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降低健康虾的感染风险。这种混养模式还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养殖效率。例如,在温室大棚中,春节前后养殖一茬青虾后,可以利用空地空池孵化出稚龟鳖,只需一年时间,就能达到自然养殖三年的养殖效益。

实践案例:因地制宜,科学养殖

以我国某地区的虾鳖混养实践为例,该地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虾鳖混养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通过科学养殖,实现了养殖效益的提升。具体操作如下:

3. 防逃设施:池塘四周要有两道坚固的防逃设施,确保养殖过程中不会出现逃逸现象。

4. 饲养管理:注意防止缺氧,定期注水,保持水质“肥、活、爽”。同时,做好水质控制和调节、疾病防治等工作。

因为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养殖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必然趋势。虾鳖混养技术作为一种生态、高效的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

3.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新型养殖设备和管理技术,提高养殖效率。

4. 产业链延伸:发展虾鳖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虾鳖混养技术为我国生态养殖开辟了新的路径,为养殖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相信这一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