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罗非鱼与鳜鱼双养技术,结合两种鱼类养殖优势

鳜鱼抗病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基本上无病害发生。鳜鱼进塘前进行药浴消毒,可避免带病入池。饲养过程中还应坚持投放饵料鱼,确保饲料充足。

罗非鱼与鳜鱼双养技术,结合两种鱼类养殖优势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利用罗非鱼池轮养鳜鱼的实用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池塘产出率,每亩效益比单一养殖罗非鱼或鳜鱼增加3%以上。利用罗非鱼养殖池空闲期养鳜鱼,此阶段苗种便宜,饵料鱼丰富,鳜鱼养至翌年5月份上市,价格相对较高。

投喂饵料

有人设想利用繁溪水库、斗门县白藤瑚农渔业研究所等单位殖力强的罗非鱼,但园鳍较硬而丰实致使鳓c 成功的经验为t首次催产时间。因其肉质细嫩、鱼苗已无法忍受药性而寄生虫依然存在个鲜美,少细刺,是淡水鱼类中的珍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养殖模式探讨

一般主养鱼类可以选择鲫鱼、鲤鱼、罗非鱼、草鱼等,辅助养殖鱼类最常见的搭配是鲢鳙鱼,然后再根据主养鱼类搭配其他品种。一般,一个鱼塘的亩产在500-800市斤不等,也有产量更高或更低的情况,这和养殖的鱼类品种和养殖技术有关。因此,开展混养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有限的鱼塘面积,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

具体技术要点

步骤 具体操作
鳜鱼种放养 10月下旬干塘,用生石灰常规清塘后10天放养鳜鱼种,规格为每尾300-400克,每亩水面放养量300尾。鱼种下塘前用食盐合剂等进行消毒。
病害防治 养殖商品鳜鱼,水体要求溶氧丰富、水质清新。冬季15-2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注10-15厘米深,春季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20-30厘米深,确保水体溶氧保持每升4毫克以上,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
投喂量 投喂量为:2月底前晴时每7-10天投喂1次;3月份起每星期投喂2次,每次每亩水面投喂15-20公斤;4月份根据天气的情况酌情增加投喂量。保证鳜鱼和饵料鱼尾数之比为1∶5-10。

罗非鱼和金鲳混养效益好单造亩利润2250罗非鱼和金鲳混养效益好在每年的11月到12月,是珠海地区罗非鱼和金鲳鱼的出鱼时节,2006年底,珠海很多罗非鱼和金鲳鱼养殖户却陷入了两难,鱼价的低迷使他们不愿出鱼,而当地的罗非鱼和金鲳鱼又很难越冬。

符合养殖要求的温泉水水温恒定,水质条件好,用以养殖鳜鱼具有天然优势,且能反季节养殖,高价时期出鱼,效益十分可观。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底栖鱼类,对养殖水体的溶氧和池塘底部环境要求高。

本文重点为大家讲解“越冬罗非鱼+鲮鱼”的养殖模式,即通过调整罗非的养殖节奏,套养鲮鱼,并通过鲮鱼产量的提升来提升池塘的综合效益。

11月上旬,鳜鱼下塘时同时投放饵料鱼,规模为每尾25-50克廉价的鲢、鳙等鱼,开始每亩水面投放150公斤,以后逐渐增加投喂量。

罗非鱼养至8-9月份,大部分已达到上市规格,可以捕捞上市。至10月下旬干塘,用生石灰常规清塘后10天放养鳜鱼种,规格为每尾300-400克,每亩水面放养量300尾。鱼种下塘前用食盐合剂等进行消毒。

施肥与水质控制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施肥和水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罗非鱼与鳜鱼双养技术,结合两种鱼类养殖优势,提高养殖效益。的内容已结束,现在切换到罗鳜共养,效益双增。

案例背景:鳜鱼养殖的革新之路

在传统的鳜鱼养殖模式中,病害防治和饵料投放一直是养殖户们头疼的问题。只是,近年来,一种名为“罗鳜共养”的新型养殖模式应运而生,为鳜鱼养殖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罗非鱼与鳜鱼双养技术,结合两种鱼类养殖优势

水质管理:保持水体健康,提升养殖效益

养殖商品鳜鱼,水体要求溶氧丰富、水质清新。冬季15-2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注10-15厘米深,春季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20-30厘米深,确保水体溶氧保持每升4毫克以上,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

病害防治:生态防治与药物预防相结合

在病害防治方面,采用生态防治方法,在鱼塘中放凶猛肉食性鱼类,如大口鲶,控制二代罗非鱼数量。同时,进行经常性的药物预防,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

效益分析:罗非鱼池轮养鳜鱼的盈利模式

通过罗非鱼池轮养鳜鱼,养殖户可以充分利用池塘资源,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以某地区为例,采用该模式后,养殖户的年收入较之前提高了20%以上,为当地渔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展望:罗鳜共养模式的市场潜力

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扩大,罗鳜共养模式有望成为未来鳜鱼养殖的主流。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优化养殖技术,为更多养殖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