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疫病是危害板栗树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板栗产量和品质
板栗疫病,一种潜伏在板栗树体内的隐形杀手,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板栗树的生机,严重威胁着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
板栗疫病的危害
板栗疫病主要危害板栗树的主干及较大的侧枝,1-2年生枝也时有发生。病菌从伤口侵入,发病初期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略隆起的黄褐色病斑,继续发展,病部显著膨大,呈赤褐色斑块,直至包围枝干并向上、下蔓延,内部湿腐,有酒糟味,干燥后树干枯死。
防治措施 | 具体操作 |
---|---|
全面清除枯死的植株和枝干 | 将枯死的植株连根刨起,并在穴内施上生石灰消毒,剪除已枯死的和部分枝干上病斑较大的枝条及一些生长不良的弱枝。 |
加强抚育管理,及时除草 | 杜绝草荒,实行林粮间作,及时排涝与灌溉,于6月中旬追1次速效氮肥250克/株。禁止人畜入林毁坏。 |
对较粗的枝杆上的较小病斑用刀刮除 | 并用0.5波美度石硫合剂涂抹刮伤的部位和剪除枝条的伤口,以及有机械损伤的其他伤口。 |
加强检疫工作,选用优良、抗病的品种 | 对板栗林进行改造,对调入的枝条与植株用18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浸泡再用。 |
早春板栗发芽前,打1次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 发芽后,再打1次0.5波美度石硫合剂,保护伤口不被侵染,减少发病机率。 |
消除板栗林附近的其他壳斗科已感病树木 | 减少以后的侵染源。 |
案例分享
明光市西桃园林场,为了改变以前林种单一的局面,积极发展经济林种,从1998年起,在场部作业区的大沙塘片,营造300余亩板栗林,并于2000年春进行嫁接。在引进接穗时,不慎把板栗疫病带入境内,于2001年4月下旬,在嫁接板栗林中发现不少植株死亡,一部分植株上枝干枯死量大,还有一部分植株的枝条发芽较晚,长出的叶子发黄,部分叶缘枯焦,树势生长衰弱。经2001年5月上旬到板栗地实地调查,发现生长不良的枝杆基部有不规则象鲨鱼皮一样一片片黑褐色病斑,表面密生针头状橙黄色隆起,整个病斑略向下凹陷,在刚枯死的枝干基部发现病斑已环缢枝杆1周。掀起褐色病斑可见内部组织红褐色,呈水渍状腐烂,有酒糟味。在部分已枯死枝的病斑上有桔黄色丝状物,即病原物的分生孢子角。有的病斑皮下有黑色瘤状的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座。经室内进一步检验和查阅有关资料证实,此为板栗疫病,病原物为板栗疫菌,属子囊菌纲,球壳菌目,腐皮壳科,内座壳属。
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该园林场成功控制了板栗疫病的蔓延,使得板栗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恢复。
板栗疫病是危害板栗树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板栗产量和品质。已经解释清楚,现在来看板栗疫病防治策略与未来展望。
三、防治措施:全方位守护板栗林健康
1. 全面清除枯死的植株和枝干,剪除病斑较大的枝条及生长不良的弱枝。
2. 对较粗的枝杆上的较小病斑用刀刮除,并用0.5波美度石硫合剂涂抹刮伤的部位和剪除枝条的伤口。
3. 加强抚育管理,及时除草,杜绝草荒,实行林粮间作,及时排涝与灌溉。
4. 对幼林入冬前进行松土,每株施入农家肥或饼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的含量。
5. 早春板栗发芽前,打石硫合剂,发芽后,再打一次,保护伤口不被侵染。
6. 加强检疫工作,选用优良、抗病的品种对板栗林进行改造。
采用敌克松进行全面喷洒,每隔15天喷一次,连喷三次,对板栗疫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经防治的板栗林未发现因板栗疫病而死亡的植株,病斑极少见,整个板栗林生长旺盛。而未进行防治的板栗林,植株死亡率高达20%,病斑大小不等,树势较差。
板栗疫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防控工作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不断经验,加强科研,提高防治效果,确保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