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毛豆霜霉病是一种危害毛豆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毛豆,这一绿色大豆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只是,毛豆在生长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挑战。其中,毛豆霜霉病便是危害毛豆生长的一大“劲敌”。本文将深入探讨毛豆霜霉病的方方面面,为广大毛豆种植者提供防治指南。

毛豆霜霉病是一种危害毛豆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毛豆霜霉病的危害与症状

毛豆霜霉病主要危害毛豆的幼苗、叶片和角果。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黄白色至黄色不规则的小斑,相应的叶背则出现灰色疏松的霉层。因为病情的发展,叶片会逐渐干枯脱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株死亡。

症状 描述
幼苗期 叶脉两侧出现退绿斑块,叶背面密生灰白色霜霉层,植株生长停滞,结荚少或根本不结荚。
成株期 叶片表面初呈不规则或圆形灰色病斑,后变为黄褐色,周围呈深褐色,多时叶片萎凋脱落,叶背病斑生灰白色霜状物。
豆荚 表面无明显症状,但剥开豆荚,病粒表面粘附有大量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

毛豆霜霉病的病原为霜霉菌属卵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的东北霜霉菌。该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毛豆种子上越冬,借助风雨传播蔓延。在生长季节中,病菌会多次侵染,导致病害蔓延。

防治毛豆霜霉病,需采取综合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避免重茬。
  • 物理防治: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传播。
  •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早喷药防治,可使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杀毒矾64%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世高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等。
  1. 喷药要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重点是病叶叶背。
  2. 每隔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
  3. 遇连续阴雨天气,可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烟防治,于傍晚在大棚内均分5~6堆,用暗火点燃后闷棚熏一夜,第二天早晨通风,每隔8~10天一次,连续熏烟2~3次。

毛豆霜霉病是毛豆种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了解其症状、病原和防治方法,有助于种植者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为毛豆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毛豆霜霉病是一种危害毛豆生长的真菌性病害。的部分讲完了,接下来看毛豆霜霉病防治新策略探析。

毛豆霜霉病是一种危害毛豆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 幼苗期:叶片沿叶脉两侧出现退绿斑块,有时整个叶片变淡黄色,叶背面密生灰白色霜霉层,导致植株生长停滞,结荚少或根本不结荚。
  • 成株期:叶片表面初呈不规则或圆形灰色病斑,后变为多角形病斑,最终变为黄褐色,周围呈深褐色,严重时叶片萎凋脱落。
  • 豆荚:表面无明显症状,但剥开豆荚,病粒表面粘附有大量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
  • 发病初期及早喷药防治:可使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杀毒矾64%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世高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每隔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毛豆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害的发生。

本地化案例分析

在江苏省某地区,毛豆霜霉病的发生较为严重。当地农民张先生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张先生选择了当地推广的抗病毛豆品种进行种植。
  •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张先生在发病初期,按照上述药剂防治方法进行喷雾,连续防治2~3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治,张先生的毛豆霜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未来展望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方法,降低病害的发生。
  •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病毛豆品种,从源头上解决病害问题。
  • 智能化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田间病害情况,实现精准防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