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脓疱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严重病害
在海洋养殖业中,鲍鱼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备受青睐。只是,鲍鱼脓疱病这一细菌性病害的威胁,让许多养殖户头疼不已。本文将深入剖析鲍鱼脓疱病的方方面面,助您有效应对。
一、病因及流行情况
鲍鱼脓疱病主要由河弧菌感染引起,主要感染3~5厘米的稚幼鲍。夏季连续高温季节发病频繁,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
二、临床症状
患脓疱病的鲍鱼可见足肌上有多处微微隆起的白色脓疱。夏季持续高温时,病情加重,病程缩短,脓疱在较短时间内即行破裂。破裂的脓疱流出大量的白色脓汁,并留下2~5毫米不等的深孔,使足面肌肉呈现不同程度的溃烂。此时的鲍鱼附着能力下降,食欲下降,直至从波纹板上脱落水中,饥饿而死。
三、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 具体方法 |
---|---|
1. 隔离病鲍 | 将病鲍与健康鲍分开喂养,防止病原菌污染水体感染健康鲍。 |
2. 选择健壮无病的亲鲍育苗 | 避免亲鲍携带病原菌,以减少鲍苗的染病机会。 |
3. 保持低温环境 | 在保证鲍的生长速度的情况下,适当保持低温环境,特别是在盛夏高温季节采取此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原菌的大量繁殖。 |
4. 药物预防 | 在高温季节来临前夕,有计划地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具体方法可采用:每立方水体中投放3.12克复方新诺明,药浴3小时,每天1次连续3天为1个周期,隔3~5天再进行下一个周期。 |
治疗方法:在脓疱病暴发期间可采用每立方水体中投放6.25克的复方新诺明,对病鲍进行药浴。一般可采用每天药浴3小时,连续3天为1个疗程,停药3~5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病情严重、死亡率居高不下时,每疗程可持续5天。每天药浴1次,每次3小时。亦可取1.56克/立方米的复方新诺明配合6.25克/立方米氟哌酸药浴,方法同上。
鲍鱼脓疱病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对鲍鱼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了解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有助于养殖户有效应对这一病害,保障鲍鱼养殖业健康发展。
鲍鱼养殖业的脓疱病挑战
脓疱病的病因与症状
脓疱病的主要病原为河流弧菌Ⅱ,这种细菌通过分泌多种胞外毒素,如脂肪酶、蛋白酶等,作用于鲍鱼的足部,导致肌肉和结缔组织溶解,进而引发脓疱。鲍鱼感染脓疱病后,足部会出现白色脓疱,肌肉组织溃烂,食欲下降,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1. 预防措施:将病鲍与健康鲍分开喂养,选择健壮无病的亲鲍育苗,避免病原菌污染水体。
2. 环境控制:保持低温环境,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3. 药物防治:在发病期间,可使用复方新诺明或氟哌酸进行药浴,以控制病情。
案例分享:某养殖场的成功经验
某养殖场在鲍鱼脓疱病暴发期间,采取了上述防治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场通过严格隔离病鲍,加强环境消毒,合理使用药物,成功控制了病情,减少了经济损失。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因为科技的发展,鲍鱼脓疱病的防治将更加精准和高效。未来,鲍鱼养殖业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鲍鱼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