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美白对虾养殖,关注病害防控与生态养殖技术
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产业。2020年,如何在病害防控和生态养殖方面取得突破,成为养殖户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池塘条件
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治, 需要具备良好的池塘条件。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底质以砂壤土或砂土为宜,淤泥10~15厘米,土质坚实,排灌方便。
二、虾苗标粗淡化现状
南美白对虾的淡化过程通常在当地育苗场进行,采用水泥池,配套设施包括加热锅炉、水处理系统、增氧设备等。只是,由于虾苗场和养殖塘的水环境不同,往往会使对虾投放到养殖塘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甚至出现排塘现象。
三、一种在养殖塘现场标粗淡化南美白对虾的新技术
四、折叠式对虾养殖池的使用方法
2. 将海水经100目滤袋过滤加到水处理池,水处理池一次能储存4立方海水,加漂白粉100g杀菌消毒,曝气10小时,然后静止沉淀2小时后加到养殖池里继续曝气;
五、虾苗常见的应激和防控
南美白对虾常见的应激有:低温应激、高温应激、变温应激、缺氧应激、拥挤应激、中毒应激、营养应激、淡化应激。为防控应激,可采取以下措施:
- 直接缓解应激反应;
- 消除应激源;
- 提高抗应激能力。
南美白对虾分级养殖技术实行“前期集中标粗,后期快速养殖”,合理分配养殖基地内标粗池和养殖池数量,缩短单一池塘养成时间,实现商品虾分批养殖的特点,提高养殖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养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项目 | 内容 |
---|---|
养殖池条件 | 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底质以砂壤土或砂土为宜,淤泥10~15厘米,土质坚实,排灌方便。 |
虾苗标粗淡化 | 采用折叠式对虾养殖池,实现现场标粗淡化,降低养殖风险和成本,提高虾苗成活率。 |
虾苗应激防控 | 采取直接缓解应激反应、消除应激源、提高抗应激能力等措施。 |
分级养殖技术 | 实行“前期集中标粗,后期快速养殖”,提高养殖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养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在浙江省温州市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张老板通过采用折叠式对虾养殖池,成功实现了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的完美结合。
张老板在池塘边组装了折叠式对虾养殖池,并安装了石油液化气热水加热器和增氧曝气装置。整个系统设计简洁,热功率为24kw,用电功率不超过1.0kw,既方便又节能。
在养殖过程中,张老板 将海水经过滤处理,然后加入养殖池中,进行消毒曝气处理。为了调节水质,他使用氨基酸、培藻膏、酵素肥、有益微生物制剂等,使水色呈浅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30-50cm,水温控制在25-30℃。
接下来,张老板将虾苗投放到折叠式养殖池中,进行淡化养殖。通过每天控制换水量和加水量,使盐度逐渐降至适宜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张老板加入了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类、解毒爽水宝、钙镁晶等,以增强虾苗的抗病能力。
在养殖池中,张老板设置了环形跑道,便于虾苗活动。同时,养殖池的侧面底部设有口袋式排污出苗口,方便排出池底污水。
经过8-10天的淡化养殖,虾苗生长情况良好,达到出苗标准。此时,张老板将虾苗转移到养殖塘中继续养殖。在整个过程中,张老板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了虾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病害防控:生态养殖与精准施策
在病害防控方面,张老板采取了以下措施:
- 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如乳酸菌、芽孢杆菌等,调节水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 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整水质参数,保持溶解氧不低于5mg/L。
- 针对虾苗常见的应激,如低温应激、高温应激、缺氧应激等,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调整水温、增加增氧设备等。
- 针对虾苗常见的病害,如白斑病、红腿病等,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如使用抗病毒药物、消毒剂等。
- 提高虾苗成活率: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张老板的虾苗成活率提高了20%。
- 提高产量:张老板的养殖产量提高了30%,有效提高了养殖户的收入。
- 降低养殖成本:通过精细化管理,张老板的养殖成本降低了15%。
-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养殖减少了化学药品的使用,降低了水体污染。
折叠式对虾养殖池的生态养殖技术,为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南美白对虾产业的转型升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