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池养殖鳗鱼技术,利用自然水体进行鳗鱼养殖的方法
在广袤的农村田野间,土池养殖鳗鱼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种利用自然水体进行鳗鱼养殖的方法,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提高了养殖效率。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土池养殖鳗鱼的神秘面纱。
一、池塘选择与消毒
养殖鳗鱼的土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面积不宜过大。在土池的四周种植0.8米~1米宽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等,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这样既可防止鳗鱼外逃,又可遮阴,利于其生长。
放养前应挖除土地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鳗种下池前10天~15天,每10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125公斤清池消毒,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
二、鳗种处理与投放
投放的鳗种要求体色青灰、肌肤丰润、富有弹性、游泳活跃,同池鳗种规格要整齐一致,否则因鳗鱼间的相互争食会影响到个体弱者的摄食。
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可投放4000尾~5000尾20克左右的鳗鱼;50克左右的可投3000尾~4000尾;100克左右的可投放2000尾~3000尾。同时,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混养鳙鱼50尾、鲢鱼30尾、罗非鱼200尾,一方面可滤食浮游生物,食净鳗鱼排泄的粪便,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增加鱼产量。
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近年来,养殖户大量在土池中进行鳗鱼养殖,均获得高产高效。早春投放鳗种,秋末冬初即可上市,一般每亩产800公斤~1000公斤。
鳗鱼人工养殖主要依靠专用配合饲料,并在每50公斤专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50克~60克、鱼肝油1.5公斤~2公斤。幼鳗适当少加,成鳗多加。
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鳗鱼活动与摄食状况,雨后检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鱼。平时每10天~15天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天~7天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同时注意使ph值在7~8.5之间,ph值过高时应换入新水,过低则每1000平方米用15公斤~20公斤生石灰调节。
五、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在2019年采用土池养殖鳗鱼,通过精心管理,实现了每亩产1000公斤的佳绩。该养殖户在投放鳗种、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等方面都做到了精细化操作,使得鳗鱼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
年份 | 产量 | 养殖方法 |
---|---|---|
2019 | 1000 | 土池养殖 |
养殖鳗鱼,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放出了新的生机。土池养殖,作为一种传统的养殖方式,在现代养殖技术的大潮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的活力。
选择与准备:搭建生态养殖的基石
鳗鱼特性:天然水质与饲养要点
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
土池养殖鳗鱼,绿色生态的养殖新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