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杂交水稻是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培育,不是转基因

杂交水稻,这一被誉为“东方魔稻”的作物,其发展历程充满了神奇与传奇。它并非转基因水稻,而是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合在一起,实现了水稻产量的飞跃。本文将带你揭开杂交水稻的神秘面纱。

杂交水稻是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培育,不是转基因

什么是两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光温敏不育系发展杂交水稻。这种水稻品种在夏季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而在秋季或海南春季则可以繁殖自身。这样,就免除了保持系的需求,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两系法在种子生产程序上减少了一个环节,提高了种植效率。

杂交水稻的优势

两系法杂交稻的优越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两系法在种子生产程序上减少了一个环节,降低了成本。配组自由,选配到优良组合的机率大大高于三系法。此外,两系法杂交稻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近年的种植面积在4000万亩左右,一般比三系杂交稻增产5-10%。

三系杂交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要想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 必须解决大量生产第一代杂交种子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首推培育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叫做雄性不育系。这种水稻品种具有雄性退化但雌蕊正常的特性,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办法,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种子。

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所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常规的杂交育种技术,而不是转基因技术。这种技术不涉及基因的水平转移,而是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北一位农业技术员石明松在水稻品种农垦58中发现一株特别的水稻,它在夏季抽穗时表现为雄性不育,在秋季抽穗则表现雄性正常。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终于弄明了其育性转换与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这种水稻被命名为光温敏不育系。

光温敏不育系的出现,为杂交水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5年,我国成功研究出两系杂交稻,这是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

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压舱石”,其发展前景广阔。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我国还将加大杂交水稻的推广力度,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年份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 产量
2010 3500 600
2015 4000 650
2020 4500 700

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杂交水稻是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培育,不是转基因

光温敏不育系是杂交水稻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突破。这种水稻品种的育性转换与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密切相关,为杂交水稻的种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1796.html